首页健康正文

司美格鲁肽首季销售超K药登顶,诺和诺德股价却跌超三成,“减肥神药”造富效应退潮

作者:杨燕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5-13 11:36:16

摘要:在诺和诺德近期公布的一季度业绩中,王牌产品司美格鲁肽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红,三个月约80亿美元的整体销售表现,不仅超过了礼来旗下同类型GLP-1类产品替尔泊肽将近61.5亿美元的销售额,更是一举超过默沙东旗下肿瘤药博利珠单抗(俗称“K药”),登顶全球“药王”宝座。

司美格鲁肽首季销售超K药登顶,诺和诺德股价却跌超三成,“减肥神药”造富效应退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燕 北京报道

在诺和诺德近期公布的一季度业绩中,王牌产品司美格鲁肽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红,三个月约80亿美元的整体销售表现,不仅超过了礼来旗下同类型GLP-1类产品替尔泊肽将近61.5亿美元的销售额,更是一举超过默沙东旗下肿瘤药博利珠单抗(俗称“K药”),登顶全球“药王”宝座。

不过,即使业绩一路向上,诺和诺德在过去半年的股价表现却一路向下,这家在2023年市值一度超过奢侈品LV集团的糖尿病龙头药企,股价相较最高点201.76美元/股已下滑超60%,仅今年年初至今就从最高点93.8美元/股下滑约30%。

GLP-1类药物的出现,曾经一举助力礼来和诺和诺德成为全球最高市值药企和欧洲最高市值公司,但就在今年的一季度财报公布后,这两大公司分别调低了2025年全年业绩展望和每股收益(EPS)指引。

“减肥神药”还能继续实现高增长吗?市场已经饱和了吗?更重要的是,国内药企还来得及在这块新兴赛道上分一杯羹吗?

GLP-1还在增长,但市场期待更高

诺和诺德相关高管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直至今天,诺和诺德仍然是全球GLP-1市场的领导者,服务于全球将近2/3糖尿病和肥胖症的GLP-1消费者,在注射式GLP-1领域,诺和诺德拥有将近64%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欧洲糖尿病协会(EASD)、包括中国糖尿病协会(CDS)都已经发布了指南将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2型糖尿病首选的注射用药。

但GLP-1赛道之所以在资本市场“风起云涌”,还是离不开它被开发出的减重适应症。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减重版注射剂型司美格鲁肽Wegovy实现营收约26.46亿美元,同比增长83%,仍然是诺和诺德旗下增长最为迅猛的产品,而降糖注射剂型司美格鲁肽Ozempic实现营收约49.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则实现营收约8.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三者合计销售额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超70%。

WHO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0亿人患有肥胖症,其中6.5亿为成年人,3.4亿青少年和3900万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预计2025年中国超重及肥胖人数将突破2.65亿人。

在中国市场,诺和诺德的业务同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5年一季度,中国区业务同比增长22%,主要由肥胖症治疗领域产品和糖尿病治疗领域GLP-1产品销售增长驱动。随着国内对体重管理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减肥药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的倡议下,中国这块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半年,诺和诺德和礼来先后拿到了国内市场的减重适应症“入场券”。当年11月17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诺和盈)在国内正式上市。此前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在国内尚未获批时,中国区域司美格鲁肽同比增长仅为个位数。

“去年礼来和诺和诺德的产能供应基本就没有问题了,目前限制GLP-1类产品增长的因素主要是消费者的渗透率和续购率,减重和糖尿病不同,没有强制性的长期使用刚需,很多消费者使用一段时间后几乎都会停药”,一位长期关注医药行业的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目前GLP-1最大的看点还是减重适应症,这也导致资本市场很多时候是按照消费品的概念在期待它的超强劲增长,但当前宏观环境复杂,美国关于药品定价的政策影响因素也大,这也间接影响了两家企业的市场表现。”上述分析师进一步解释。

诺和诺德增长阴影何在

从财报披露的情况来看,诺和诺德完成了下一代肥胖治疗药物CagriSema的第二个关键试验,并有望在2026年第一季度提交监管申请。此外,公司还提交了口服Semaglutide 25毫克的新型药物申请,若获批,这将是美国首例口服GLP-1治疗肥胖症的药物。

尽管GLP-1类药物销量持续增长,但资本市场对于这一赛道的前景却无疑变得更为保守。诺和诺德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周赋德(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在电话会议中直言,由于受美国相关复合产品快速扩张的影响,诺和诺德GLP-1产品渗透率低于预期,因此公司下调了全年的业绩展望。

前车之鉴犹在,诺和诺德此前第一代利拉鲁肽降糖版在生物类似药的冲击下,销售额近乎腰斩。诺和诺德相关高管在电话会议中同样提到,在美国FDA将司美格鲁肽注射剂从药物短缺清单中移除后,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使用仿制GLP-1治疗的患者数量将减少。诺和诺德正专注于阻止非法仿制药的出现,并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推广Wegovy。同时,公司还积极与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合作,加大对非法仿制药的监管力度。

诺和诺德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不仅来自更便宜的生物类似药们,“老对手”礼来同样不容小觑,礼来最新公布的一份头对头试验数据中,其减肥药物Zepbound在五项减肥指标上优于诺和诺德的Wegovy。例如在腰围减少方面,使用Zepbound的患者腰围平均减少了18.4厘米,而使用Wegovy治疗的患者腰围则平均减少了13厘米。

尽管GLP-1这条赛道上两大龙头公司几乎吸引了所有的目光,但国内外仍有不少后来者期待着能从这一千亿美元市场上分一杯羹。天风国际相关研报中显示,截至2023年8月份,共有106个GLP-1类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其中中国企业占比约40%。辉瑞、诺华、安进、韩美制药、信达生物、华东医药、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都有相关产品在研,进度不一。

当“先行者”已经走到了瓶颈期,后来者该继续往前还是后退?

面对GLP-1领域的白热化竞争状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曾提出,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择跟随已被市场验证的安全赛道,如开发司美格鲁肽的生物类似物,以继承其已有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勇于偏离主流赛道,探索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尽管这可能伴随着更大的风险。

纪立农强调,当前减重药物的研发热潮虽然推动了GLP-1RA及在其基础上的其他产品的研究,但也给非GLP-1类治疗CKM(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药物的研发蒙上了阴影。他认为,未来的药物研发可以跳出当前的热门靶点,以寻找更多对改善临床结局有效的药物。

也许有一天,GLP-1类药物将不仅局限于“减肥神药”这个标签,市场的未来走向仍然充满变数。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