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走出去!无障碍参观故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聚焦全国助残日
李映/摄(下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北京报道
春夏交织之际,天气正好,故宫博物院的红墙黄瓦下,一场无障碍文化交流正在进行着。
5月8日,在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前夕,京津冀三地残疾人联合开展了“走进文化殿堂感受故宫魅力”活动,共同体验无障碍游览服务,了解故宫博物院在遗产保护方面的理念与成果,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据了解,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残疾人代表、助残志愿者和媒体记者等80余名参加了活动。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工作人员孙静蓉介绍,这是京津冀地区首次联合开展活动。三地残联搭建共享平台,有利于集结文化资源,构建跨区域服务网络,助推实现“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理念。
针对各类别残疾人的需求,故宫博物院特别规划无障碍游览路线,串联故宫精华区域。在专业讲解员和手语翻译的陪同下,参加人员依次参观了故宫的前三殿、后三宫等标志性建筑群,听讲解员讲解何为故宫门洞的“明三暗五”、窗棂纹样的三交六椀菱花究竟有什么美学意蕴、屋顶脊兽有哪些用途……
不少残疾人朋友表示,这次全程无障碍参观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故宫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学生硕士研究生朱明静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我之前也来过两次故宫,但是通常讲解是耳机解说式的,对我们听障人士来说受限。所以我一般是扫二维码查看,或者是手机查询信息,但整体上对故宫的了解还是太浅了。这一次,跟着手语翻译的讲解,才知道原来故宫的每一扇门窗、每一个装饰都这么有讲究,太受益啦。从天津过来,非常值得!”
“这是我第一次同口语翻译人员一起为多类别残疾人朋友一同讲解,合作讲解的感觉很不一样,之后也会和相关部门有更多尝试,争取惠及更多残疾人。”故宫解说员白雪君说。
此次活动也特别安排残疾人走进位于故宫交泰殿东侧的故宫文创融合馆,让残疾人通过触摸琉璃正吻、脊兽等古建筑构件,感受中华传统建筑特色,通过嗅觉辨识古代香料,体验清代宫廷用香文化。残疾人朋友通过听觉、触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在可感、可知、可参与中探访着故宫文化,感悟着传统古韵。
据记者了解,2024年,中国残联和故宫博物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尝试打造无障碍融合空间,优化故宫博物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残疾人使用体验。根据协议,故宫为持证残疾人参观提供便利,开通、优化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设计残疾人参观路线,不定期开展无障碍服务培训,为残疾人提供主题参观服务。
故宫文创融合馆也由中国残联与故宫博物院共同筹办,内设文化体验区和多功能研学区等多个区域,致力于打造无障碍文化体验空间,为残疾人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展示文创作品等搭建优质平台。
一些残疾人朋友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参观故宫。在科技助残与人文关怀的双重护航下,他们得以沉浸式参观,近距离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织就更多体验叙事,增强自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