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赚20亿元到亏损9亿元,华大基因现上市以来首亏|财报异动透视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黄敏璇 胡梦然 深圳报道
上市八年后,国内基因检测龙头华大基因(300676.SZ)交出首份亏损年报。
4月26日,华大基因发布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8.67亿元,同比下降11.1%;归母净利润为-9.0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这也是公司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录得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华大基因同日还发布了一季报,公司一季度业绩也未见起色。期内营业收入为6.72亿元,同比下降18.18%;归母净利润为-5269.51万元,同比下降524.87%。
“2024年因加大研发投入、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等原因,导致公司短期业绩承压。目前行业进行深度调整期、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未来将继续降低检测成本,优化渠道布局,应对市场竞争。”华大基因方面回复《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营收较2020年峰值腰斩
事实上,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华大基因近年业绩正在持续下滑。公司归母净利润在2020年达到20.9亿元的高峰后,连续三年大幅下降,至去年亏损超9亿元;营收规模也从2020年的83.97亿元峰值降至去年的38.67亿,锐减超半。
财报显示,华大基因目前主营五大业务,分别是生育健康类服务(占比29.7%)、肿瘤与慢病防控类服务(占比16.16%)、感染防控类服务(占比1.88%)、多组学大数据服务(占比17.26%)、精准医学检测服务(占比34.37%)。
2024年,公司五大业务中仅肿瘤防控类服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9.02%,其余业务营收均呈下滑趋势。其中,第一大业务精准医学检测服务下降5.57%,第二大业务生育健康类服务也下降2.46%。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防控类服务营收暴跌85.91%,营业收入仅0.73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降至1.88%。对此,华大基因称主要原因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以及受国内多地出台严查严管医疗机构样本外送检测政策的影响,公司为扭转下滑局面正在加强感染业务本地化入院布局。
对于2024年录得巨亏,华大基因解释称,主要受行业周期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研发投入加大和战略收缩调整等因素影响。
记者注意到,华大基因去年战略收缩了部分海外业务。年报提到,2024年公司因境外市场环境变化准备关闭部分境外实验室,相关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因考虑关闭实验室后,预计无法产生未来现金流入,公司于年末对这些境外拟关闭实验室的资产组合计计提减值准备4847万元。
华大基因去年海外市场营收并不乐观。具体来看,欧洲及非洲营收同比微增3.61%,而美洲市场营收同比下降22.24%,亚洲(含中国港澳台)及大洋洲营收同比下降55.89%。
与此同时,华大基因过去一年仍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期内研发投入金额为6.77亿元,同比增长10.20%,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也进一步增至17.51%。
“公司认为临床医学检验应用在技术底层相通,研发投入具有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投入产出比,从长期看有利于提升经营业绩。”华大基因方面对此回复本报记者称。
行诚生物商务副总裁,E药经理人生命科学产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刘肖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大基因2024年业绩承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疫情感染检测需求大幅下滑;二是受地缘政治影响,该公司在美国市场业务收缩;三是国内生育率下降导致生育健康类服务收入不及预期。
“前两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疫情感染检测需求是特殊时期带来的特殊收入,现在随着疫情影响消退这部分需求几乎已经结束了。而海外市场方面,未来受地缘政治影响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总体市场还不稳定。”刘肖说。
行业内卷致毛利率下滑
从行业来看,过去一年基因检测行业公司业绩普遍承压。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体外诊断(IVD)行业已有39家上市公司发布年报,其中19家公司去年净利润出现亏损。
刘肖表示,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公司数量增加,加上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基因检测行业已经出现较为激烈的价格战,陷入一定程度的“内卷”,也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不少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大幅降价,给华大基因带来较大的降价压力,这也是华大基因业绩承压的一个关键因素。”刘肖说。
行业竞争白热化已体现在毛利率上。2024年,华大基因所有基因组学应用业务毛利率为41.81%,同比减少7.9%,其中精准医学检测类服务毛利率下滑12.82%。
对于毛利率明显下滑影响因素,华大基因方面回复本报记者表示:“毛利率的波动目前是行业普遍现象,公司毛利率虽有所下滑但仍保持行业较高水平。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基因检测领域参与者增多,这部分产品和服务价格相应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医保支付改革的推进使部分检测项目面临医保控费压力,医疗机构对成本敏感度提升,间接影响了定价。同时公司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此外,公司在部分民生项目采取普惠性定价。”
无论如何,对华大基因而言,公司2020年因特殊时期造就的业绩巅峰已经成为历史。公司当下不仅要面临扭亏压力,也亟待寻求更多市场增量,应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
刘肖认为,尽管基因检测行业竞争加剧,但整体看行业仍未走到下行周期,尚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其认为,对华大基因而言,未来还有几大方面可争取发展空间,一是国内癌症患者数量多,且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仍较低,因此个性化肿瘤防控服务方面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二是虽然生育率下降,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并且生育健康类检测服务的国产替代还有很大空间;三是科研服务方面可凭借技术优势争取更多国家项目。
业绩承压的华大基因还希望借AI大模型兴起的“东风”助力。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随着DeepSeek走红,“AI+医疗”板块热度高涨,华大基因股价也在这波浪潮中反弹上涨。公司向记者介绍称,已推出自研大模型GeneT应用于检测分析场景,目前正与多家三甲医院、国家级实验室合作,未来还可能通过应用程序等形式向C端用户提供健康检测服务。
“目前在影像及体外诊断领域,AI可以通过分析海量临床数据显著提升检测效率、精准度,可以说这是未来体外诊断领域的大方向所在。”北京医装数胜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孟令成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刘肖也提到,目前对基因检测企业而言,AI大模型的应用一方面成本仍较高,另一方面技术成熟度还不足,尚需一段时间发展完善。
二级市场上,华大基因股价较2020年历史第二高峰值194.2元/股已大幅下跌。截至4月28日收盘,报46.88元/股,总市值为194.94亿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