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探索创新路径,2025航天国际科幻季构建深度融合生态矩阵 | 中国航天日

作者:董红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4-28 16:40:38

摘要:很多人都拥有着“航天梦”,如今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同时,航天技术与低空经济、城市更新、科幻创作等紧密关联,航天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正在被多方探索。

探索创新路径,2025航天国际科幻季构建深度融合生态矩阵  |  中国航天日

钱学森数字人跨越历史,莅临大会现场,对航天事业殷殷寄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董红艳 北京报道

很多人都拥有着“航天梦”,如今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同时,航天技术与低空经济、城市更新、科幻创作等紧密关联,航天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正在被多方探索。

近日举行的2025航天国际科幻季“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构建了深度融合的生态矩阵,吸引300余家企业、逾千名嘉宾参与。业内各方对航天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航天与低空经济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通过“航天科技+文化遗产+商业场景”联动探索城市空间活化的创新路径、AI重构航天科幻创作边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

值得关注的是,华夏城市发展研究院、人民VR、航天文创、航天科幻创新联合体强强联合多家城市商业综合体及文旅企业推出了华夏漫游IP,共同发布“华夏漫游+”航天科幻×文明瑰宝×商业场景融合创新战略。

业内认为,以航天精神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持续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将成为航天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将连接航天科技与大众生活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热爱航天,为推动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航天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4月24日至26日,2025航天国际科幻季“中国航天日”特别活动在北京五棵松万达广场与中关村自主示范区会议中心举行。活动由国家航天局新闻中心、海淀区委宣传部、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海淀区文旅局、海淀区科协、海淀区商务局等单位指导,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中关村雍和航星园、人民VR、航天科幻、万达广场、华夏城市发展研究院、科幻世界、中国动漫等联合主办。

4月25日上午,2025航天国际科幻季系列活动之一“航天文创+”产业生态大会以“创新驱动·文化赋能”为主题,汇聚政企学界200余位代表,共绘航天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星海蓝图。

之后,航天及文创领域专家纷纷登台,分享中国航天文创产业的探索实践,解码航天IP如何从实验室跃入消费市场;探讨文创产业的智慧成长,勾勒文创产业升级路径等。

图片2.jpg

其中,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协会秘书长陈敏让《华夏时报》记者清晰地感受到了“将航天IP转化为城市文化基因”这一理念的重要性,看到科技与人文共生的无限可能;航天文创陈弈光用“沉浸式体验+航天IP”的商业模式,证明了科技文旅不仅是流量入口,更是城市经济的新增长极;中舟嘉城(北京)城市更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观中主理人陈雪,以《观中——数字科技与多元业态让中轴线文脉持续流淌》为题,向本报记者等揭秘如何用卫星遥感与AR技术,激活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基因。

图片3.jpg

值得关注的是,会上,航天科幻产业创新联合体文创中心正式成立,中关村雍和航星园航天科普研学创新生态平台项目重磅发布,“文旅新势力·品牌赋能计划”启动,百亿级“航天深蓝文化科技产业基金”同步发布。推动航天IP商业化与传统文化创新开发的深度融合,探讨了航天文创与传统IP融合新模式,解锁了东方美学的新表达,形成了从资源整合到创意孵化、资本赋能的完整链条。

同时,深圳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协会、海淀区商联会、中国动漫等多家机构现场签约,构建起“科技+文化+金融”三维联动的产业生态闭环,开启了航天文创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在圆桌论坛环节,多位跨界领袖围绕“新文旅·新势能:解码融合共生时代的破局之道”及“航天文创合作生态”展开深度研讨,为航天文创的跨界融合模式与生态构建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的智慧支持,赋能文创品牌破局发展。

航天与低空经济密不可分

除了关注航天文旅,25日下午的“航天智能+”产业生态大会聚焦“具身智能+AI+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四大战略引擎,汇聚政产学研200余位领袖,通过前沿技术发布、场景融合展示与生态闭环构建,为中国航天智能化转型注入澎湃动能。

航天技术与低空经济之间存在协同发展的紧密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后者为前者开拓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图片5.jpg

航天智能产业专家们深入解析空天产业发展趋势,揭秘超智融合如何打造智能世界坚实底座,分享低成本高可靠的商业航天抗辐射解决方案,探讨太空数据中心的探索之路,展示人工智能硬件研发设计、AI无人机创新、人工智能卫星研制等前沿技术成果。

图片4.jpg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4月27日,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发布《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罗军在报告中表示,1000米以下空域有望在未来两年逐步下放到地级城市。随着低空飞行的常态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低空需求集中到各个城市之中,管理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将成为可能。这有利于企业和个人进行低空经济活动的快速申请、快速审批。报告建议,在空域划分方面进一步细化《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中的E类空域,明确划分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专用空域。

图片6.jpg

值得留意的是,在本次大会上,航天科幻产业创新联合体航天智能与低空经济融合创新中心正式成立,为商业航天、无人机应用提供全链条支持。专家们围绕“航天智能+低空经济”展开深入探讨,描绘了“航天智能+”的产业蓝图,以“硬科技+软生态”的双轮驱动,重新定义人类与天空的交互方式,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航天IP赋能城市更新

26日上午,航天科技与未来城市产业生态大会以“航天科技+IP赋能城市更新”为主题,通过“航天科技+文化遗产+商业场景”三维联动,探索城市空间活化的创新路径,为全球城市更新注入中国航天的智慧基因与数字动能。

图片7.jpg

航天科技及未来城市领域专家们展示了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从概念图景转化为民生福祉的航天科技实际案例,提出科技文旅不仅是流量入口,更是城市经济的新增长极。他们揭秘了如何用卫星遥感与AR技术激活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基因,以及如何以航天科技为支点,撬动文旅、教育、民生等领域的创新变革,解析了顶流博物馆文创破圈秘籍。大空间VR、博物馆元宇宙、航天数字技术等案例充分展现了航天科技激活文化遗产与商业场景的巨大潜力。

图片8.jpg

“2025文旅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国行航天科幻系列活动”、华夏漫游+(“航天科幻*文明瑰宝*商业场景”融合创新)战略发布、太空营计划等正式启动。专家们围绕文旅城市更新主题,探讨“航天IP+数字技术”如何重构城市空间价值,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助力城市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2_1600_3000_gif (7).jpg

AI重构航天科幻创作边界

26日下午,科幻影视与动漫产业生态大会以“科技驱动想象经济”为核心,通过“航天科幻+AI创作”双引擎,探索影视动漫产业的星辰征途,近百位行业领袖齐聚一堂,共绘文化科技融合的未来图景。

科幻影视与动漫掀起了一场“想象力经济”风暴。专家们梳理了科幻世界的46年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科幻从文字到影像的蜕变之路,揭示了科幻IP运营“影视投资+版权代理+影视策划+编剧顾问+作品承制”赋能作品IP价值的全产业链模式。他们强调科幻是在现代科技文明背景下共同的叙事与想象,突出了航天IP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文化价值,揭秘了AI动漫的发展现状及AI落地专业影视制作流程,解锁了构建爆款IP项目的成功密码。

图片9.jpg

活动期间,国际科幻短片巡展计划发布,《太阳系公民》项目正式签约,推动中国航天科幻IP走向国际舞台。专家们共话“科幻行业的下一个奇点”及“想象力经济驱动科技创业创新和人才教育发展”,探讨如何构建连接科幻创意与科技落地的教育桥梁,为科幻影视与动漫产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从实验室到产业链、从人才培养到国际话语权的全维度动能。

图片10.jpg

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以航天精神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持续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将成为航天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将连接航天科技与大众生活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热爱航天,为推动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11.jpg

在第10个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由人民VR、航天科幻、万达广场联合推出的《探月计划航天展》北京首展于北京五棵松万达广场盛大启幕,并同时在深圳、上海、苏州等十余个城市同步开启城市首展。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