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连续七周价格反弹,牛肉告别“跌跌不休”,部分地区已扭亏为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北京摄影报道
在经历了去年牛肉市场持续的“跌跌不休”后,牛肉价格终于迎来了反弹时刻。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第三周,全国牛肉平均价格为68.52元/公斤,已连续七周上涨。
“去年牛肉价格一直比较低,最低的时候能达到26元—27元/斤。但今年春节过后,牛肉价格开始了回升,尤其最近涨价明显,批发上货一天一个价。昨天牛上脑还是卖38元/斤,今天就卖到40元/斤了。”在北京市丰台区农贸市场中销售牛肉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华夏时报》记者在走访北京农贸市场和超市时发现,牛肉价格已有明显回升。当下牛肉销售根据部位不同价格有所不同,鲜牛肉普遍保持在35元/斤以上,牛肋条、牛里脊等部分价格略高,均已超过40元/斤。
“前几天看牛肉刚涨起来一点,三只小牛卖了不到一万块,最近几天涨得更明显了,品质最好的小公牛毛算能卖到17元—18元/斤,小母牛能卖到12元—13元/斤,相比去年最低的时候已经翻倍,当时小公牛最低6元—7元/斤,小母牛最低5元—6元/斤。”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养牛的老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牛肉价格止跌回暖
“回溯至2025年2月5日前后,东北各地牛集牛市相继开市,犊牛价格从10.5元/斤一路攀升,优质犊牛价格更是一度突破20元/斤,在短短数周内,涨幅高达60%以上,如此凌厉的涨势实属罕见。与此同时,市场看涨情绪浓厚,带动肥公牛价格从11.5元/斤跃升至最高14.5元/斤,涨幅超25%。”卓创资讯牛肉分析师孙建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何牛肉价格能够实现止跌回暖?
“这是一次供需关系错配后的‘修正反弹’。从供给端看,过去一年,由于牛价持续低迷,许多养殖户被迫‘割肉止损’,大量能繁母牛遭到淘汰,导致基础产能受损。这种‘去产能’在短期内释放了大量存栏,压低了市场价格;但一旦库存消化完毕,新的供给难以跟上,价格就必然反弹。而从需求端看,尽管整体消费增速放缓,但牛肉作为结构性升级的代表,仍具备一定韧性,特别是在餐饮复苏、连锁快餐扩张、新中产消费崛起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高位刚需’的特点。因此,这一轮价格上涨并非偶然,而是供需重新寻价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从供需的角度来看,“缺牛不缺肉”是业者普遍的共识,但仍然需要持续观察2023年6月至2025年春节前,因为牛价低迷导致的能繁母牛超量宰杀的水平,进一步确认“缺牛”程度。
孙建伟表示,从2025年2月份至今,500斤—700斤小公牛平均价格在15元/斤左右,养殖户的补栏成本属中高水平,补栏并未充分,当前补栏作为2026年的待宰肥牛的“原料”,将保持紧平衡的水平。与此同时,2025年1—3月份进口牛肉量68万吨,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77万吨,减少9万吨。进口牛肉方面,当下中美牛肉进口贸易受影响。虽然美国谷饲牛肉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且美国进口牛肉占比并不高,但情绪上会对牛肉价格上涨带来影响。长期来看,南美、澳洲等牛肉出口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牛肉需求的短板。
“截至4月21日,犊牛、肥牛及牛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小幅回调。随着五一国际劳动节临近,市场价格逐步趋稳。不过,考虑到肥牛集中出栏带来的阶段性供应增加,预计价格在经历一段回调期后,将再次步入缓慢上行的长期通道。”孙建伟展望后市时指出,牛肉价格将呈现“先回落、再企稳、后缓涨”的波动态势。
价格接近盈亏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牛肉价格止跌回升的背后是肉牛养殖亏损逐步减轻。据了解,当下部分地区在育肥环节已经扭亏为盈了。
“今年牛价回升特别明显,前阵子我以8000元的价格卖了一头大牛,最近我家一头大牛和一个小牛犊能卖到13000元了,去年最便宜的时候,一头大牛都卖不到6000元。去年不少养殖户已经直接清栏不养了。”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养牛的小王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有草场的养殖户在自繁自养的情况下,现在的价格已经接近盈亏平衡。但如果草料不足,养殖户需要外购草料或者有需要雇人放牧的情况,还将面临亏损问题。
事实上,牛肉价格持续回升离不开各项纾困政策的落实。
在我国的牛肉牛奶市场供需不平衡,价格持续下行,肉牛奶牛养殖陷入亏损的情况下,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印发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文件,并提出一揽子纾困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助农助企纾困。据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底,主要银行机构肉牛奶牛养殖贷款余额超过1600亿元,比上年有显著的增加。
“农业农村部的系列纾困政策,有效调节了肉牛市场的供需关系,稳定了价格,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在市场供应端,政策效果立竿见影。能繁母牛补贴政策刺激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全国能繁母存栏量在政策实施半年内增长了6%,达到约 1200万头。这一增长预示着未来肉牛出栏量的提升。饲料补贴和信贷支持缓解了养殖户的成本压力,而技术帮扶政策提升了养殖效率,加快了市场供应节奏。价格层面,政策发挥了稳定作用,而价格的稳定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提升了养殖户的收益预期。”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在近期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协调强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发挥好农业保险作用,加快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促进全链条提质节本增效,巩固肉牛纾困成效,丰富乳品供应种类,推动奶牛养殖尽早走出困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