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1月车市平稳开局:中国品牌乘用车占比近70%,新能源汽车及出口成重要引擎

作者:温冲 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2-18 17:53:32

摘要:因春节假期、季节性需求变化、促销透支等多重因素,1月通常是传统汽车销售低谷期。

1月车市平稳开局:中国品牌乘用车占比近70%,新能源汽车及出口成重要引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

2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2025年1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数据显示,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万辆和242.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7.2%和30.5%,产量同比增长1.7%,销量同比下降0.6%。

因春节假期、季节性需求变化、促销透支等多重因素,1月通常是传统汽车销售低谷期。中汽协认为:“1月,尽管有效工作日减少,但在‘以旧换新’政策、春节经济助力等利好因素驱动下,汽车产量实现小幅增长,销量较同期只微降,行业迎来平稳开局。”其中,乘用车延续良好表现,产销同比双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和汽车出口延续良好表现。

乘用车表现良好,中国品牌乘用车占比近70%

“汽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汽车行业的平稳运行对稳定经济大盘至关重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1月,我国经济总体产出继续保持扩张,企业预期回升明显,在宏观政策的加持下对未来市场较为乐观。春节期间消费市场供需两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消费需求增势强劲,为我国经济全年实现较快增长形成利好条件。

尤其是乘用车的产销同比双双增长,为市场注入了一定的信心。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5.1万辆和21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0.8%,展现了乘用车市场的韧性。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接近70%,达到68.4%,较上年同期提升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进一步表明,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增强,消费者对国产汽车的认可度显著提高。未来,随着中国品牌在技术、品牌和服务上的持续突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1月,部分中国品牌迎来“开门红”。其中,北汽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高达383%达9243辆;比亚迪交付新车超30万辆,同比增长49.2%;吉利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25%达26.7万辆,奇瑞集团销量同比增长10.3%,达22.43万辆;红旗品牌销量4.3万辆,同比增长7.3%。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自主品牌的领先,反映出了2025年自主品牌从产品力到渠道管理上的模式创新,继续得到用户支持和认可。

结合乘联会数据,自主乘用车高端化突破明显,1月20万元以上自主品牌占比从2022年22%、2023年29%、2024年的32%,上升到2025年的37%。不过,崔东树也提到:“目前我国的汽车普及率仍是世界偏低水平,需要低价产品推动普及,自主需要在低端化加力发展。”

陈士华认为,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基调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动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春节后,首场国常会明确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国家有关部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相信随着系列政策的出台落地、深入实施,将有助于汽车行业稳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新能源汽车与汽车出口的增长拉动效应明显

汽车市场的良好开局,离不开新能源汽车与汽车出口的增长拉动。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汽车国内销售195.3万辆,同比下跌2.1%。其中,传统燃料汽车销量为116万辆,同比下跌15.1%,反映出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崛起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冲击。

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38.9%。其中,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为79.3万辆,同比增长26.2%,占汽车国内销量的比例为40.6%,进一步表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推动国内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

记者注意到,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与之相匹配的充电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完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表示,1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9.5万台,同比上升49.5%。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18.1万台,同比增长222.5%,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21.4万台,同比上升2.9%。

结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9.3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的桩车增量比为1:2,继续实现了快速增长。仝宗旗认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1.3万台,同比上升49.1%。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支撑国内销量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推动汽车出口实现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我国汽车出口47万辆,同比增长6.1%。其中,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2万辆,环比下降13.8%,同比下降6.6%,新能源汽车出口15万辆,环比增长12.6%,同比增长49.6%。

值得关注的是,1月,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奇瑞出口量依然位列第一,达到8.1万辆,占出口总量的17.2%。同时,比亚迪、长安、上汽、长城、北汽五家企业出口实现正增长,其中又以比亚迪增长最快,出口量为7万辆,同比增长91.5%。

随着汽车出口以及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不断增长,汽车集团正更加积极地加快海外布局。仅1月,就有长安、吉利等自主车企在海外建厂。例如,1月,长安宣布与越南金龙汽车合作,计划建设金龙长安越南5—7座乘用车生产厂,设计年产能5万辆,年内开工建设,初期实现40%的本地化率。同时,吉利位于埃及的BAMC工厂则正式投产,并下线Coolray和Emgrand两款全球车型,这是吉利在中东和非洲的首家CKD工厂。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力认为:“中国车企在海外建厂,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进入当地市场,避免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贴近当地消费者,提升品牌在当地的曝光度和存在感,有利于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策略,适应当地发展。本土化造车,还可以利用当地的低成本资源,并减少汽车运输的物流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也有助于建立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