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位盲人律师王慧:用心光照亮“盲盲”人海,让无碍驱散残障阴霾|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11-30 19:43:1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南 北京报道
“立法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最大程度上凝聚了社会共识,代表了这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为过去而建,也是为未来而建,为我们自己而建”……谈起无障碍,王慧总是满腔赤诚。
王慧在北京中银(天津)律师事务所工作,是天津首位盲人律师。职业身份之外,他还是天津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中唯一的盲人代表、全国自强模范、天津市盲人协会主席……多年来,他坚持用耳朵聆听民主之声,用心灵感受民主之光;用真心真情真意服务于广大残疾人群众,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出残疾人群体的声音。
用心光照亮“盲盲”人海,让无碍驱散残障阴霾,王慧说,自己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受益者,因而更要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动者和建设者。
从受益者到传播者:用科技照亮“盲盲”人海
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王慧总是乐呵呵的。他还直言“感觉自己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赶上了时代向前发展的潮流,有机会读大学,遇见了妻子,又因电子化试卷有机会通过法考……“办法总比困难多”“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这些话是王慧的人生信条,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王慧自幼视力微弱。上高中时,即便坐在第一排,也无法看清黑板。但凭借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他依然坚持在普校完成学业,并在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兰州大学。
2004年,王慧读大二,他的视力因病进一步恶化,多次手术也没能让他免于黑暗。“听着可能有点奇怪,我反而觉得释然。”王慧笑着告诉记者,很快他便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
彼时,信息无障碍尚处于最初的起步阶段,看不到黑板,他就用录音做笔记,无法书写,他就学盲文学读屏——靠着这些简单的信息无障碍工具支撑,王慧顺利完成了大学所有科目的学习,成为兰州大学历史上首位盲人毕业生。
2008年,进入求职阶段的王慧再次迎来挑战,在盲校当老师、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想法相继碰壁后,王慧意识到,大家对盲人群体缺乏深入了解,在无障碍环境支撑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盲人朋友也较难获得发展的机会与平台。
为此,王慧决定成为一名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借助科技手段,改变盲人朋友的生存生活面貌,积极传播信息无障碍理念和知识,用行动照亮“盲盲”人海。
毕业后的十余年,王慧参与了多款手机、电脑读屏软件、app的研发工作,从盲人的视角给出最贴合盲人操作习惯的交互设计方案。他向腾讯、百度、搜狐、小米、华为等公司反馈产品无障碍问题,给出无障碍优化改进建议。
业余时间,王慧还手把手教盲人使用手机、电脑和各类智能家居产品,足迹遍布天津各个区县,帮助他们走出“阅读只有盲文,娱乐只有广播”的窘境。王慧也因此被盲人朋友亲切地称为“行走的爱心讲堂”“盲人的眼睛”。
王慧记得,当年,一位困守于家中多年的盲人朋友第一次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激动地对他说“看不见是你的不幸,却是我们的幸运”时,他只觉“自己能做的太少”,也意识到,要想进一步改善信息无障碍环境,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仅有科技还不够,更需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保障。
于是,王慧决定自学法律知识。经过两年学习,2019年,王慧再一次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他顺利通过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为一名专业法律人。
同年,王慧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王慧表示,总书记的勉励让自己在无障碍的道路上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他决定全身心投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实践之中。
无障碍奋进者:“有法可依就是好”
科技助残,法治护航。随着王慧完成从交互设计工程师到盲人律师的转身,他的无障碍奋进者之旅也加速进入了新的阶段。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过程中,王慧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调研整理残疾人朋友对法律草案的意见建议,先后通过人大、残联等途径反馈建议数十条,很多建议在最终实施的法律中都得到了体现。针对法律草案中涉及导盲犬部分的条款,王慧访谈多名导盲犬使用者,走访导盲犬基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专项情况说明提出合理建议。
法律实施后,他带着这部良法善法走进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社团、医院等,先后进行普法宣讲数十场。针对残疾人不同的身体特点,王慧“因材施教”,他为盲人提供多种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法律文本,为课堂上的聋人提供字幕显示,从每一个细节中践行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
2023年,王慧当选为天津市人大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王慧由此担负起了新的使命,将依法履职摆在了工作首位。
王慧结合残疾人生活工作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残疾人出行、医疗、金融服务、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多领域提出多项建议。他先后提出《关于制定天津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议案》《关于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改进残疾人就医无障碍体验的建议》《关于加快完善视力障碍残疾人金融服务无障碍服务流程的建议》《关于实施残疾人机动车免费停车的建议》等多项议案建议。得到了职能部门的积极回应和落实。
针对残疾人看病难的问题,王慧在提交意见建议的同时,整理检察公益诉讼线索,依托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与检察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走访多家医院,依据法律规定提出了尊重残疾人建议、邀请残疾人参与、接受残疾人监督的解决思路,从信息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服务无障碍等多维度推动医疗服务无障碍环境整体性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针对盲人群体反馈多年的公交车语音报站难题,王慧作为益心为公志愿者和公益诉讼观察员,积极依法履职,手持盲杖走遍了上百个公交车站调查取证,提出以信息化手段推动解决信息无障碍老大难问题的工作思路,在不增加公交企业运营负担的情况下缓解了此难题。此案件也被评为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以法治推动无障碍多年,一对肢残夫妻让王慧记忆尤深。
“他们平日完全依靠轮椅出行,但每天通勤的无障碍通道被截断了,几年来一直没有修复,成了老两口出行的愁事难事。”恰逢《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月有余,王慧了解情况后,多次到现场探访核实情况确认位置,并依照法律规定向职能部门反馈线索及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当通道重新修复,老两口时隔多年可以再次滑动轮椅顺畅通行时,王慧收到了一句朴实无华却发自肺腑的话——“有法可依就是好”。这句话让王慧内心倍感开心和激动,在他看来,这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法入人心的最真实写照,也是对自己多年来投身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实践努力的最好诠释。
肩负使命者:初心不改,为光奔走
十多年奔走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日子历历在目,一个“俗套”却根本性的问题也呼之欲出——为了什么?
关于这一问,记者在王慧在从事医疗服务无障碍环境整体性建设相关工作时,写下的一段独白中,找到了答案。
他说:“平时经常有朋友问我,无障碍环境到底是什么?我自己也一直在想。我觉得,无障碍环境是人性的一束光、生活的一抹甜、未来的一条路。两天的调研结束了,似乎又没有结束,因为我们仍需携手为这一束光、一抹甜、一条路继续努力和奋斗,只因为还有一些残障伙伴困守在黑暗中、孤寂在苦难中、深陷于泥泞中。”
“环境中的障碍与无障碍,就是我们所有残障伙伴每天都要面对的生活,无从选择也无法逃避。但也正是有了自身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甜蜜、从泥泞到坦途的心路历程和真切感受,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受益,无障碍环境直接受益的是我们残障群体,但又不仅仅是我们残障群体,因为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会有某个阶段处于类残障的状态,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不会因看不见而在医院门口徘徊不得其门而入,不会因为听不到医生的指令而模糊了一次检查让病情延误,不会因找不到符合标准的无障碍车位而无法放下轮椅开门下车。这一切属于残障伙伴的‘我’,但更属于与残障伙伴一起携手并肩共创美好的‘我们’。属于每一个心怀光明、向往美好、憧憬未来的我们。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征程上,‘多幸运,我有个我们’。”
密密麻麻的话语,并不让人觉得冗长。字字句句背后,可见初心,也可见决心。无障碍奋进者王慧,将继续肩负使命,为光奔走。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