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可持续未来——写在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之际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12-02 13:22:45

摘要:“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这一主题的提出,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责任呼吁和行动倡导。

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可持续未来——写在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之际

本报评论员

12月3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

这一主题明确了残疾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转变:他们不仅是社会福利的接受者和被照顾者,也是能够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建设者和引领者;同时洞察了残疾人的重要价值:他们将在推动建设包容、可持续未来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传统观念中,残疾人往往被视为需要帮助的群体,社会对他们的认识局限于同情和援助,而忽视了其作为社会成员的平等地位。同时,因社会偏见和结构性障碍,不乏有时将之排除在公共决策和社会建设之外的边缘化现象,这不仅压制了残疾人的潜能,也导致社会发展失去重要的创新源泉。

但实际上,增强残疾人领导力不仅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社会进步与全球包容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全球层面看,都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作用。

增强残疾人政治领导力,推动社会公平与民主。政治参与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民主治理的重要途径,残疾人政治领导力的增强,意味着让残疾人平等地参与到社会决策与管理之中。通过政治参与,可以确保残疾人的声音被听见,有助于提升决策的公平性、政策的实效性和社会的凝聚力,并以此推动社会变革走向更高层次的包容与多元。

增强残疾人经济领导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数据,残疾人群体的包容性就业可以为全球经济增加多达7万亿美元的年收入。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随着残疾人领导力的提升,他们的市场参与度将极大提高。同时,残疾人的独特视角能够让他们在教育、科技、无障碍环境设计等领域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进一步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

增强残疾人社会文化领导力,促进多样性、创新性文化融合。社会文化领导力有助于改变社会对残疾人的固有偏见,树立残疾人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推动残健融合理念的传播,形成平等、尊重、包容的社会氛围,从而塑造尊重每个人的价值的社会文化环境。无论是在艺术创作、文学作品,还是在社会公益活动中,残疾人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残疾人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达对生命的理解,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挑战人类的极限,赢得了无数掌声和尊重……残疾人的特殊经历为社会提供了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式,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与接纳。

增强残疾人参与国际事务领导力,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残疾人权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联合国通过《残疾人权利公约》等国际框架,呼吁各国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增强残疾人领导力正是落实方式之一。同时,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残疾人不仅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有在各个领域发挥影响力的权利,增强其领导力是尊重和维护人类尊严的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他们有机会成为影响社会、改变世界的领导者,他们不仅代表本国残疾人利益,还能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气候变化、教育公平、技术创新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促进全球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这一主题的提出,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责任呼吁和行动倡导。

这一理念代表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群体赋权的承诺,强调通过增强残疾人自身的领导力,促进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广泛参与,从而推动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的社会。这一理念的背后,体现的是对残疾人群体潜力的深刻认可和尊重,是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它要求各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共同努力,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发挥社会大家庭平等成员的作用,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不仅作为受益者,更是作为参与者、创新者、建设者的关键角色和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