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绿色经济路线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关耳 青岛报道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还真是无法体会青岛啤酒公司在发展环保节能绿色经济方面的用心之深。
日前,在青岛啤酒二厂生态景观用水通水仪式上,《华夏时报》记者和所有嘉宾一样,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用环保袋装的一小袋花肥——污水处理的“副产品”。
由于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含有毒物质,只是富营养,所以处理废水时使用的污泥就无害而富含营养物质。这种污泥经过处理后,做成花肥,就成为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宝贝。
一小袋花肥折射了青岛啤酒在环保方面的用心和细心。这种用心和细心无处不在。
潘志磊是青岛啤酒包装部的一名普通员工。2009年,他提出优化包装箱打印字体的建议,缩小字体,减少油墨使用,从而更加环保。在谈到这件事时,他说:“作为生产第一线的员工,我们对环保的必要性有着真切的认识。‘勿以善小而不为’,无数小小的环保建议,就能汇聚成大的改变。”
类似的例子在青岛啤酒数不胜数,“宣宏煤炭喷淋法”、“蔡守荣通道改造法”、“若明叉车”……员工关注环保、关注节能减排在企业内部已经蔚然成风,而正是这股力量推动着青岛啤酒绿色经济的发展。
“每一粒大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在进入青岛啤酒后,既是进入了青啤生产流程,也是进入了循环经济的链条,啤酒则只是整个绿色链条中的一个环节。”青岛啤酒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麦、水、电、煤经过生产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都能在循环经济链条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可以成为景观绿化用水;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回收利用,可以重新用于啤酒的灌装;大麦酿造产生的酒糟和麦根,经过处理,可以制成饲料……”。
青啤在所属50多家生产单位推行余热制冷、糖化热能回收等51项节能技术,成本共节约7600多万元。2009年公司同比节水277万吨,节电3630万千瓦时,节约原煤折标煤43614吨,共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相当于栽种了26.88万棵树。
在青啤二厂景观用水的出口处,一湾清水里锦鲤在游泳,各色的花草遍布周围,青啤戏称此处为“环保会客厅”,因为这里集中展示着青啤环保的理念和实践。
“环保会客厅”一角,一堵类似博古架的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垒墙的砖也是环保产品,是由生产过程用过的硅藻土制成的,不仅可以减少烧砖土的用量,其隔热性还可用作保温材料,用于工业窑炉和其他热工设备、热力管道等。博古架上还展示着花肥、由废酵母加工而成的营养片等等,体现了青啤“没有废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环境意识。
环保部门相关人士表示,青岛啤酒二厂每年220万吨的景观用水,排入李村河后,可以有效地冲刷河道,改善李村河水质,成为李村河另一大水源,推动李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建。青啤二厂也成为我国啤酒行业第一家“景观用水”达标排放的企业。
从啤酒高效低耗酿造工艺的研发到环保节能减排的新工艺,也已经让青岛啤酒尝到了“甜头”。2009年青岛啤酒在节能项目上的投资4030万元,实现能源成本节约共计7612万元;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综合利用价值1.3亿元,在青岛啤酒的“低碳”账本上,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回报。
今年4月,青岛啤酒正式对外发布了《2009年青岛啤酒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对未来三年青岛啤酒的减排做出了郑重的承诺,来三年单位啤酒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3%。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