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广州将建三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到2035年形成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作者:胡梦然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11-07 21:33:33

摘要:广州宣布首批将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建设三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力争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到2025年达600亿元以上,到2027年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到2030年形成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到2035年形成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广州将建三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到2035年形成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梦然 深圳报道

广州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之路再迈进一大步。

近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官网发布《广州市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宣布首批将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建设三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力争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到2025年达600亿元以上,到2027年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到2030年形成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到2035年形成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方案》出台具有重要意义,亮点在于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制高点,并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如到2035年形成五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园区,有望推动广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地方经济的竞争力。

“新型储能产业不仅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还能为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带来诸多带动效益。首先,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和壮大,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其次,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地方经济活力;此外,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还将促进区域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此次广州将新型储能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他表示。

支持市区国企共同成立百亿新能源母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支持方面,《方案》指出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新型储能、氢能和综合智慧能源领域资金投入力度,综合运用信贷、债券、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支持市区国企共同成立百亿新能源母基金,加强引导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等产业基金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鼓励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新型储能项目设备采购。加快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电力、锂等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相关的期货品种。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储能、氢能和综合智慧能源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将为相关领域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方案》中提出的成立百亿新能源母基金和加强引导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等产业基金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将为相关领域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机会,降低其融资成本;鼓励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新型储能项目设备采购,将为相关领域的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方式,有助于加速其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加快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电力、锂等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相关的期货品种,将为相关领域的企业提供更加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降低其经营风险。

余丰慧表示:“广州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和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涌入,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他分析认为,对于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而言,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将带来以下带动效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型储能产业涉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将提高广州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广州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推动绿色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推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政策导向。

政策持续注入新动力

事实上,近年来,政策持续为新型储能领域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今年3月份至4月份,国家能源局先后发布《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地方政府紧跟政策,密集推出多个方案,除了此次的广州,北京、辽宁、上海、重庆等地也先后发布相关政策,提出大力推动新型储能的发展。

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当中提及,组织开展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引导企业把握发展节奏,结合区域内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情况,合理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有序部署产业规模。鼓励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企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矿产资源充足、运输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的区域聚集。当中强调,“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聚焦新型储能领域,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战略引领、创新驱动、专业赋能的产业发展格局。”

“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系统的升级,新型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工委秘书长高泽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符合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新型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叠加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旺盛。展望未来,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促进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转型。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