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需两旺!9月制造业PMI多项指标回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9-30 19:33:4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9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回升。
“从数据看,9月制造业PMI供需两端主要指标均边际改善,总体景气度表现好于市场预期。从分项指数变化来看,生产指数重回荣枯线以上,新订单指数、价格指数、就业指数均有所回升。综合来看,当前经济中的积极因素积聚,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恢复态势。”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制造业产需两旺
春江水暖鸭先知。
随着工业生产回暖,用电需求增加,电厂的耗煤量也随之加速。
从近期的高频数据来看,电厂日耗动力煤仍然处于高位,保持了旺季的需求水平。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9月13日至9月20日纳入电力行业燃料统计的发电集团燃煤电厂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9.1%,日均电煤耗量同比增长8%。
与此相对应,PMI中,生产指数也随之上升。数据显示,9月份,生产指数为51.2%,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
与此同时,9月份,部分行业迎来季节性需求旺季。
在李超看来,随着“两新”等扩需求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制造业市场需求整体趋稳运行,新订单指数为49.9%,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5%,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比较来看,在外需下行的情况下需求整体趋稳,表明国内需求有所回升。
“从行业看,医药、汽车、电气机械器材、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产需较快释放;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产需有所放缓。”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数据时表示。
一个亮点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继续领跑。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和52%,比上月上升1.3和0.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消费品行业PMI为51.1%,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景气度明显回升;高耗能行业PMI为46.6%,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但价格指数仍处低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5.1%和44%,比上月上升1.9和2个百分点,仍位于较低运行水平,表明受有效需求不足以及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继续回落,但降幅有所收窄。从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处于低位,近期相关行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波动较大。
“随着三季度短期季节性扰动因素衰减,加之诸多政策协同发力,生产端将对经济形成有利支撑。”李超表示。
不过,李超也表示,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超过60%,表明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后续随着政策层面落实9月26日政治局会议相关部署,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有望扭转需求不足的格局。
服务业景气水平小幅回落
从非制造业来看,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升。
“服务业景气水平小幅回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9%,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略低于临界点,服务业业务总量与上月基本持平。”赵庆河表示。
从行业看,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由于暑期出行旺季结束,以及部分地区受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铁路运输、水上运输、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幅度较大,均降至收缩区间。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4.6%,持续处于景气区间,其中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行业发展更为乐观。
建筑业扩张略有加快,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扩张。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3.1%,仍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装饰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较强。
9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有所加快。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1.2%和50%。
“从数据来看,9月经济运行的一个亮点是大中小企业环比维度上均有所修复,但经济复苏的内生动能弹性及其持续性仍需进一步观察。”李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