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调研组赴黑龙江调研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7-11 21:41:20

摘要:7月1日至5日,全国政协调研组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赴黑龙江开展专题调研。

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调研组赴黑龙江调研

2024年7月4日,哈尔滨市残联在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残疾人文创产品展销大集,60个展位共展出残疾人文创作品1000余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7月1日至5日,全国政协调研组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赴黑龙江开展专题调研。

在黑龙江期间,调研组深入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走访特殊教育培训学校、残疾人托养中心、“全国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医院、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残疾人家庭等十余个调研点,召开座谈会、在现场听取情况介绍,并随机与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开展交流互动。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阮成发、钱锋,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全国政协委员王新军、王勇、龙墨、朱新力、张晓敏、杨洋、方传龙、张莉、吴效科、范峰参加相关座谈及调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亚中陪同调研。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部署要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把残疾人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龙江振兴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导推动。”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余建在全国政协调研座谈会上表示,全省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关爱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此次全国政协调研组赴黑龙江调研,充分体现了全国政协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对黑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爱。

积累丰富经验,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共有各类残疾人218.9万人。

调研组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黑龙江省加强残疾人特殊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强化残疾人康复服务,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4年7月5日,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上泥塑课。.jpg

2024年7月5日,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上泥塑课。

黑龙江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关威表示,党的二十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残联的指导帮助下,省残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兜牢残疾人民生底线,解决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首先,黑龙江残联坚持党的领导,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坚定。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不同残疾人群体,用残疾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便捷可用的宣传文化产品,通过“走转改”专项改革、“学听跟”专项行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残疾人听得懂、学得进、记得牢,残疾人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其次,健全保障制度,残疾人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织密兜牢。先后印发《黑龙江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黑龙江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符合条件的持证残疾人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对纳入返贫监测的5330名持证残疾人实施“一户一策”帮扶;48.57万名残疾人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20.01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城乡养老保险补贴;34.19万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36.07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为8000余人次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9万人,农村新增残疾人就业1.8万人,为2100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帮扶。

同时,黑龙江残联注重提质增效,残疾人关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提升政策匹配度、服务精准度上下功夫,残疾人服务供需对接更加畅通有效。推进全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90.68%;实施“因人施策式”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99.94%,基本辅具适配服务率99.96%;实施“一人一案式”融合教育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7%;实施“一户一策”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惠及残疾人家庭3.9万余户;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专项行动,为残疾人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为符合条件的6200名困难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发放评定补贴,为1.85万名残疾人异地办理残疾人证相关业务;开展帮扶困难重度残疾人专项行动,全省残联系统共有361名领导干部参与,惠及困难残疾人群众720余人次。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调研组认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围绕“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此,下一步,黑龙江省将按照全国政协此次调研提出的工作要求,在中国残联的具体指导下,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国残联八代会精神,用足用好各项惠残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首先,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按照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衔接、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结合、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联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残疾人康复、辅具、照护和无障碍等特殊服务需求,不断健全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贴心暖心服务。千方百计拓展残疾人家庭增收渠道,探索健全残疾人家庭增收共富的长效机制。其次,持续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支撑保障,形成工作推进合力。完善社会化助残工作平台,创新残疾人服务方式,吸引更多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对接残疾人群众需求,加快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最后,持续丰富残疾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鼓励残疾人参加各类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采取“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牵着蜗牛进校园”等多种形式,支持残疾人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激发残疾人与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热情,有效促进“平等、融合、共享”。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工作,省残联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扩大残疾人参政议政覆盖面,适当提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代表的比例,更好更充分地汲取残疾人的智慧、表达残疾人的心声、反映残疾人的诉求,提高残疾人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建议加大科技助残力度,推广智能产品、高新科技手段等在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应用,满足残疾人个性化的需求,切实强化助残科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利用高水平科技成果造福残疾人。三是建议加快建设视障人士安全用药无障碍环境,鼓励和推荐药品生产经营者,在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视觉障碍人群用药需求,在药品外包装上加配盲文,让视障残疾人清晰易辨,方便视障残疾人用药。四是建议财政部在分配中央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时充分考虑黑龙江省困难实际,提高因素法分配基数,进一步加大对黑龙江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的投入力度。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