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实探!每运输一个乘客亏损66元,珠海有轨电车为何“跑”不起来?

作者:胡梦然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5-11 19:53:15

摘要:5月9日至10日期间,《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见到,这条停滞三年、已经锈迹斑斑的铁轨被围栏围了起来,有多台施工车停放在路边,工作人员正在加紧进行拆除工作。

实探!每运输一个乘客亏损66元,珠海有轨电车为何“跑”不起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梦然 张智 珠海摄影报道

因去留问题争议颇久的珠海有轨电车终于迎来了最终命运:终止运营,拆除设施设备。

在珠海梅华路上,车来车往的马路中间延绵着一条锈迹斑斑的铁轨,沿着这条铁轨往下走,可以路过一个个废弃灰败的车站。这就是当年投资超过10亿元、备受瞩目的珠海有轨电车,曾被视为珠海发展绿色城市、环保轨道交通项目的一张名片。

但事实证明,这条有轨电车未能支撑起期望,该有轨线路于2017年10月正式开通仅仅运营了3年多后,就陷入停运待处置的尴尬境地。

WechatIMG9a1e9c7c5383f8266d39ca17f413284f.jpeg

5月9日至10日期间,《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见到,这条停滞三年、已经锈迹斑斑的铁轨被围栏围了起来,有多台施工车停放在路边,工作人员正在加紧进行拆除工作。

“没人坐”“早该拆了”是附近珠海市民提起这条铁轨时出现最多的评价。

据此前珠海召开的围绕是否拆除有轨电车1号线听证会上消息,珠海市有轨电车客流强度仅相当于当年可研报告预测的5%,极低的客流直接导致票款收入极低。珠海有轨电车自运营开始到2020年底,总计财政补贴拨款达到了1.79亿元,并且每年还有约4700万元的折旧费,年均运营成本约9100万元。如此高的运营成本,其运营期间总计票款收入却仅有387万元。

停运三年铁轨锈迹斑斑

5月7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有轨电车1号线终止运营及开展梅华路路面修复工程事项的通告》,决定终止珠海有轨电车运营,同时拆除设施设备,并修复梅华路路面,新增2条汽车车道。

“意料之中,”对于有轨电车的拆除,珠海市民吕泽(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这条有轨电车在这里很久了,从规划之初就有很多争议。一是地理位置上,它并不处于繁华地段,较为偏僻;二是速度慢,还不如坐公交;三是孤零零的一条,总长也短,且并没有联网成片,出行不方便。”

WechatIMGadde6a71ebc495d07a0167198b51151b.jpeg

“之前还在运营的时候,经常看到它(指电车)在轨道上滑行,车厢、站台却一个乘客都没有。”在吕先生看来,珠海是一座海滨小城,面积及人口均支撑不起来有轨电车的运营。“如果珠海要开设有轨电车,我认为更多的是作为观光旅游的作用,但很可惜这条线路并不架设在海边,看不到珠海独特的海岸风光。”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号线首期项目试运营期间总客流463万人次,日均3664人次,常规客流量不足,导致运营成本较高。同时,根据《珠海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城市公共交通以发展大运量和常规公交为主。有轨电车作为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未纳入城市未来交通规划。且受制于道路资源有限,后续无法新建线路,难以实现有轨电车成网建设运营,无法发挥规模效益。经综合考虑、充分论证后,决定终止运营1号线首期项目,并启动梅华路路面修复工程。

为何“跑”不起来?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珠海有轨电车“跑”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供电技术缺陷、故障频发导致运营成本高、线路客流量少、运营成本高、持续技术改造未达到安全、成熟、可靠、经济的要求,未能发挥轨道交通应承担的社会功能,且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票价较低,收入无法覆盖成本,也是影响有轨电车运营的重要因素。

据此前珠海召开的围绕是否拆除有轨电车1号线听证会上消息,珠海市有轨电车客流强度仅相当于当年可研报告预测的5%,极低的客流直接导致票款收入极低。珠海有轨电车自运营开始到2020年底,总计财政补贴拨款达到了1.79亿元,并且每年还有约4700万元的折旧费,年均运营成本约9100万元。

运营期间,有轨电车总计票款收入只有387万元,远远抵不上近3亿元的成本。根据测算,珠海有轨电车每人次运输成本(含资产折旧)约67元,而实际的票价为1元,相当于每服务一个乘客,需要补贴66元。

此外,该有轨电车还存在技术问题,在2021年4月珠海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指出,珠海有轨电车引进的国外第三轨地面供电技术存在缺陷,停运前已进行11次较大的技术改造,仍未解决问题,且供电系统故障率呈上升趋势,多次发生事故。由于供电系统故障,列车在运营期间曾发生过雨水渗入地面供电模块,导致漏电、短路冒烟等安全隐患。另外在运营期间,因故导致中断行车运营事件发生77起,年均19起。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有23个。

南开金融首席经济学家副秘书长、悦恒咨询创始人兼CEO李泳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功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通常具备以下条件:一是高人口密度与稳定客流,确保足够的乘客基础;二是良好的城市规划与交通网络整合,便于与其他交通工具无缝衔接;三是财政实力强,能够承担初期较高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四是先进的技术支持与成熟的运营管理,保证运行安全高效。

李泳梅指出,适合发展有轨电车的城市类型包括大中型城市的核心区域或特定高密度区域,如商业中心、旅游区、大学城等,这些区域人流密集,对环保出行需求高;以及具有明确交通疏导需求、旨在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形象的新兴城区或旅游城市,前提是具备合理的规划和可持续的财务模型。有轨电车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一部分,其成功运营依赖于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合理的财务安排及社会广泛支持,不同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审慎决策是否引入和发展有轨电车项目。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