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布局,精准发力!赣州市残联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提升康复服务水平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4-12 21:51:26

摘要:据记者了解,近年来,赣州市残联持续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重点抓好政策保障,提标扩面,服务质量、个性需求和残疾预防等康复服务,有力提升了康复服务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

高位布局,精准发力!赣州市残联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提升康复服务水平

残疾儿童在康复医院接受治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赣州报道

如果没有那场疫情,萌萌(化名)的大脑就不会被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没有被病毒感染,萌萌就不会成为一名脑瘫患儿;如果不是因为脑瘫,4岁的萌萌去年就已是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蹦蹦跳跳地去上学…… 不过,人生没有如果。

4月10日,《华夏时报》记者在江西省赣州市圣博康复医院里看到了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萌萌,她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目光略显呆滞地躺在按摩床上接受康复师的治疗。

2022年底,2岁的萌萌感染了新冠病毒,持续高烧后,原本聪明伶俐、乖巧可爱的萌萌一下子变得安静了,更让萌萌妈妈崩溃的是,孩子身体瘫软且失去了语言功能,被医院确诊为脑瘫。经朋友介绍,萌萌妈妈慕名来到了圣博康复医院,一晃已一年有余。如今的萌萌,虽然依然不能独立行走,但是,已经可以分辨家人,肢体也逐渐有了一些力量。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赣州市残联持续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重点抓好政策保障,提标扩面,服务质量、个性需求和残疾预防等康复服务,有力提升了康复服务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

顶格标准提升康复服务水平

康复是残疾人迫切的期望,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赣州市突出抓好提标扩面方面。赣州市残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需要,自我加压、主动提升,在省定0—6岁康复救助年龄范围的标准上进一步提标扩面。自2019年6月起,赣州市的康复救助年龄范围为0—8岁,康复救助标准为1.8万元/人/年,3至6岁的机构在训儿童还可享受每学年3000元的学前教育补助。2022年5月起,赣州市将康复救助年龄扩大至15岁,9—15岁持证的听力、言语、智力、肢体(脑瘫)残疾少年儿童和孤独症少年儿童康复训练时间每年不少于6个月,补助标准为1万元/人/年。这项政策极大地减轻了残疾儿童的家庭负担,也为他们的进一步康复提供了信心支撑。

2023年,赣州市残联为2692个符合条件的0—15岁残疾少年儿童和孤独症少年儿童实施基本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救助。

重管理,突出抓好服务质量。为防止康复机构出现龙蛇混杂的现象,赣州市着力在“管”字上下功夫求实效,采取“严把入口、动态管理”的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康复机构的管理,有力推动康复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对康复服务项目、康复资金、康复机构、康复系统实行“动态跟踪”机制,对全市康复机构不定期开展机构安全、康复档案、康复资金使用等情况的督促、检查,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准入把关,做到成熟一个,准入一个,同时针对以往康复定点机构存在一入了之、只进不出等现象,对康复设施不健全、经营过程不规范、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采取动态退出机制。赣州市高度重视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加强了赣州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及康复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了康复专业知识技能。2023年举办了4期孤独症、智力康复人才培训班,共培训康复教师220人次,每年选送多名康复机构从业人员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跟班锻炼;输送70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国残联、江西省残联规范化建设培训班。

圣博康复医院院长孟敏通过PPT等方式对医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华夏时报》记者王晓慧摄.jpg

圣博康复医院院长孟敏通过PPT等方式对医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强激励,突出抓好机构扶持。赣州市加大对民办康复机构的扶持力度,除了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上倾斜外,还联合财政局、人社局印发了《关于“十四五”期间对各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给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贴的通知》,对缴纳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康复机构,在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基数的基础上,按康复机构应缴纳部分的50%给予补贴。2023年度,以省残联下发的《江西省残疾人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建设评估实施方案(试行)》为蓝本,赣州市对全市康复机构进行了考评,并对考评优秀的10家民办康复机构奖励54万元。

全力打造康复服务品牌

在以顶格标准推进常规的康复工作后,赣州残联不忘创特色,打造属于赣州自己的康复服务品牌。

对于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来说,术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聆听,想要听得好,必经的一个过程就是做听觉训练,也就是说,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不做言语康复相当于白做。

不过,就目前而言,我国较多关注的是语前聋儿童的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训练的关注度较低。

就此,赣州残联建设了人工耳蜗术后强化训练康复基地(江西赣州先行示范点),该基地填补了赣州市乃至全省全国在成人人工耳蜗术后康复的空白,致力于探索成人人工耳蜗术后康复的有效途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第一期集训班已经完满结束,第一期集训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十多位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短期集训,让人工耳蜗术后听力残疾人通过短期强化训练,经过个性化调试,提升人工耳蜗效果,不断提高言语识别率,让人工耳蜗植入者通过术后康复短时间内重回有声世界。

同时,赣州市残联大力宣传推广人工耳蜗植入纳入全省医保支付范围政策,组织市残联全体干部职工和县(市、区)残联理事长参加赣南首届人工耳蜗论坛,观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直播,2023年全市落实0—8岁人工耳蜗植入辅具手术补贴263万元,争取到香港“耳听心言”基金会等捐赠1000万元开展“耳聪工程”公益项目,帮助赣州市听力残疾人人工耳蜗植入及助听器适配。会同市发改委争取国家发改委项目建设资金8500万元。紧盯总投资2.4亿元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时序进度,主体结构封顶进入装修阶段。争取中国证监会“汇聚资本市场公益力量,助力苏区振兴”捐赠活动305万元帮助全市原11个贫困县在训的残疾青少年儿童和康复机构。

此外,赣州残联开展赣深肢体畸形矫正与重建公益行。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签订深赣两市残联对口合作协议,加强赣州深圳残联合作,开展了“手足情”——首届赣深肢体畸形矫正与重建公益行,来自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助理院长潘奇带领的医学专家团队为赣州市各地肢体畸形患者开展义诊筛查活动,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医学技术,让肢体畸形患者重拾生活信心。截至目前,专家团队已分5批次为赣州市各县(市、区)1500余名肢残患者开展义诊,为40余名患者顺利开展肢体矫形手术。

不过,一切的残疾预防,关键在“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赣州作为江西省全省唯一一个试点设区市,联合卫健委扎实推动0—6岁儿童孤独症免费筛查项目并取得积极成效。自早筛工作开展以来,初筛约32万人,复筛近1200人,诊断孤独症儿童约400人。通过筛查完善了儿童孤独症预防工作体系,提高了基层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等服务能力。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赣州残联将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和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康复机构的扶持力度和康复人才培训,健全协议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康复机构规范化发展,不断完善辅助器具网上申请平台,继续加大残疾儿童早期筛查力度,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