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金融活水助力科创样本调查:既要“投得快”,又要“守得住”|解码江苏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智 王海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11-21 11:12:47

摘要:“对高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从江苏的经验看,精准把握了核心技术的研发、转化和自主可控,企业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着极高的覆盖率,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动力。”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何雨认为,这也是江苏在科创领域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最新要求的回答。

金融活水助力科创样本调查:既要“投得快”,又要“守得住”|解码江苏高质量发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见习记者 王海平 苏州、南京报道

海归博士王维宁在苏州创业,是用全部身家的一次押注。

当最后一批核心设备运进车间后,王维宁创业公司的银行账户内就剩下5万元。这不仅仅是他个人,也包含了多个跟随他一路走来的初始创业成员的全部。但不到一个礼拜,5万元就被加厚到2005万元。因为,来自苏州银行的一笔2000万元贷款打入了公司的账户。

王维宁创办的企业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大规模生产医疗设备ECMO的公司,在创业时国内尚没有该领域的技术、临床标准,是最为典型的高风险创业。不过王维宁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真正第一个研究我们产品的是苏州银行的团队,没有之一。”

事实上,这是金融机构针对科技创业的最早介入,即与地方政府的招商部门共建,从企业创始人有想法时就开始对其发展历程进行金融支持的评估。“有多年投放经验、大数据等加持,有量子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等,可最早最快实现对最前沿技术转化过程中的贷款投放。”苏州银行董事长崔庆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王维宁的企业获工信部中央应急物资保障专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在经过5年的市场洗礼后,从2023年第三季度起已成功冲破了盈亏平衡点,并在7月初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考察走访时将最先进的技术研发和最新成果进行了演示。

“对高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从江苏的经验看,精准把握了核心技术的研发、转化和自主可控,企业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着极高的覆盖率,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动力。”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何雨认为,这也是江苏在科创领域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最新要求的回答。

从微小“高精尖”到“自主可控”

2023年初,经国家药监局审查,应急批准了王维宁创办企业研发的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注册上市,这补齐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实现该领域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

金融机构如何精准押注高科技成长企业,其中的关键在于对“高精尖”技术及其转化的准确把握。

位于南京江宁空港开发区的思来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工程研究院在产学研机制下孵化,在中科院院士赵淳生的带领下,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线驱动技术,而这项技术是新能源电池生产设备的关键。

“当时我们还没有本质上的营收,有关产品还在进行大量中试。”思来机器人公司总经理朱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时切入新能源赛道才2年时间,且产品应用的下游企业相对强势、货款周期长,因此对未来没有太大胆的预测。

鉴于企业的上述阶段性特点,江苏银行南京分行团队认为,尽管企业“小微”、受疫情影响导致短期现金流承压,但产品的专业性强、发展潜力大,而创始人又是知名高校的在职教授,因此主动为其设计了特色金融服务方案,首次给予了企业300万元的人才贷额度,解决了企业短期融资难的问题。

而市场也给予了支持,由于对新能源电池的需求暴增,思来公司2023年的销售预计过亿元,同比成长超过50%,金融机构也见证了企业“雏鹰起飞”的过程,从小作坊发展为瞪羚企业。江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仁余对此表示:“服务小微是我们的定位,也是我们的基因,要坚持真做小微、做真小微。”

对新能源领域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还有欣旺达新能源,这家企业成立于2019年4月,是当时江苏省重大、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不过,在这一新建项目当时处于产能爬坡、各项财报数据欠佳的时期,江苏银行南京分行团队考虑到动力电池的应用推广直接关系到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进程,关乎“双碳”目标实现,因此在系统内联合深圳分行,于2022年12月顺利落地银团项目授信4.5亿元、合作期限8年,由此为绿色金融树立了品牌榜样。

有了金融的助力,小微科创企业突破了传统企业的成长路径,得以在度过初创危险期后进入快车道,加速发展壮大。如工商苏州分行支持的一家致力于研发谐波减速器的企业,就占据了国内品牌机器人市场份额的60%以上,成为该领域细分市场的龙头,也是机器人产业核心零部件重点企业。

工行苏州分行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家专注于电机铁芯的高科技企业,获得了4.5亿元的贷款后,加速了研发和产能的提升,产品到2023年已覆盖国内70%以上的中高端客户。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投资人对上述企业有着专门的发展规划和独立上市计划,因此希望避免与外部公司存在担保或被担保的情况,以保持自身的财务独立性,更需要为上市做好控制银行融资成本。

“尽管企业的母公司在系统内有贷款,但我们提供的方案不仅满足了对方独特的计划上市需求,还附加了供应链融资服务和电费预充值等服务,在增加现金流的同时降低了融资成本,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上述工行苏州分行负责人表示。

“总体上,从金融机构支持的诸多高科技企业集群看,尽管单个企业可能产品市场总量不大,但都能够在细分领域有核心的技术,且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都有着30%以上的占有率。”人行苏州分行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何雨认为,金融机构对科创企业的支持,以少积多,聚焦高精尖、产业聚集区、重大项目、产业链市场,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以点带面逐步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最终推动制造业走向自主可控。

“推手”的目的:共成长

授信高科技企业不仅仅单体额度一般,往往更具备较大的风险,如何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这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为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条件下,给予科技型企业贷款或贴现支持,相应的,人民银行则对商业银行予以再贷款或再贴现支持,以此提高科技型企业信贷获得率和利率优惠。

对科创企业而言,考虑到企业轻资产特点,近年来,各银行机构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专属信贷产品,一类是银行自身针对科创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成长阶段自主创新开发的金融产品,通过多维度的客户准入和风险评价机制,最大程度地满足科创企业信用贷款需求;另一类,则是政银合作类产品,主要是在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项下产品,通过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银行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小企业提供易申请、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支持。以江苏特创的“苏创融”看,则是金融监管部门联合科技部门,专门服务于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的7.2万家省内企业的政银金融产品,通过挂钩再贷款再贴现,支持银行为库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利率低、担保方式灵活的贷款或票据贴现服务。到2023年7月末,江苏相关金融机构已通过“苏创融”产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2.5万户,金额1123亿元。

从苏州的试验看,2023年1—8月,对高科技企业的贷款加权平均利息为3.7%,低于同期全市一般贷款利率36个bp。因此,让更多的资金流入高科技实体企业,从金融监管部门看,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极其关键。目前,江苏通过科技创新再贷款撬动省内金融机构发放科创贷款2485亿元。

《华夏时报》记者从人行江苏省分行获悉,监管部门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构建并完善科创金融的政策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分工,尤其是探索建立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效果监测评估制度,并将评估结果向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通报,且与相关激励约束措施挂钩。

何雨认为,政策体系和评估制度的建立,确立了省域科创金融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为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和蓝图,“货币工具的适当使用,可以持续优化地区的信贷结构,更可以促使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保持共成长,让金融机构在‘投得’的基础上更加‘守得住’。”

此外,监管部门的另一个作用则在于不断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一方面,围绕科技企业不同成长周期的差异化需求,鼓励银行建立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客户准入和评价体系,打造相适应的科创金融产品,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则积极推动债券市场融资。如指导金融机构协助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等。2023年1—5月,江苏全省累计发行科创票据86.9亿元,有效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

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小到大的科创企业,往往最终的目标是完成上市,而金融机构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基本完善了与科创企业共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华夏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江苏金融机构的经验大致是:在科创企业初期,提供人才贷、科创贷等产品,同时提供咨询、代发工资、资金池等服务;在企业成长期,则提供投贷联动、员工持股、跨境融资等产品;在企业拟上市期间,通过战略配售、红筹架构等产品,提升与企业之间的粘性,争取IPO募集监管资金账户的设立等;在企业上市后,全面发挥银行整体优势,联动券商,为企业提供资本市场再融资等服务,助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成本、做好市值管理等工作。

“2022年一家科创企业冲刺创业板,公司高管可作为战略投资人优先获配部分IPO股票,我们第一时间为股东和高管提供了合计约2000万元的战略配售配资服务,解决了在上市配售阶段的资金来源问题,保障了企业的上市,也为创始团队分享了发展的红利。”中信银行苏州分行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