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全球滨海保护盐城共识发布:鼓励各利益方研发公共产品在滨海区域应用|快讯

作者:王海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9-27 16:45:21

摘要:《共识》提出,进一步探索和引领滨海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为滨海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多贡献。

全球滨海保护盐城共识发布:鼓励各利益方研发公共产品在滨海区域应用|快讯

文/王海平

9月27日,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盐城市落下帷幕,有来自34个国家的近千名代表参会,共谋滨海区域系统治理的愿景和对策,并发布了关于全球滨海保护的盐城共识。

2022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自然资源部有关人士在本次会议上透露,中国的红树林面积已达43.8万亩,比本世纪初增加了约10.8万亩,是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展现出了中国在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

经过深入交流与研讨,盐城市副市长王连春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外界宣读了《全球滨海保护盐城共识》(下称《共识》)。

《共识》提出,滨海生态系统连接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的各种要素(如水鸟等迁徙物种)至关重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海洋环境、共谋人类福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鼓励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分享滨海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理念及生动实践,建立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凝聚全球治理合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可持续管理和恢复。

滨海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滨海地区出现了生态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化、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鼓励各利益相关方,围绕滨海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等,开展适应气候变化、人类健康风险、滨海生态系统状况等问题的科学研究,开发包括湿地保护、自然教育在内的生态系统保护公共产品,优先在滨海区域应用推广。

迁飞候鸟的保护与各地经济发展、保护理念等社会问题高度关联,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对于促进保护的科学决策、公平治理、惠益分享、资源互补并扩大协同作用具有重大意义。鼓励优先开展合作和协调行动,优先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相关国际和多边进程的合作与协调行动,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促进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的有效保护和恢复。

《共识》提出,进一步探索和引领滨海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为滨海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更多贡献。

编辑:徐芸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