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六年“再出发”:首批商品现房开售,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正在迁入|2023中国经济半年报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7-28 16:32:15
文/刘诗萌
雄安新区成立进入第六年,一座未来城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节生长。
在雄安新区启动区文德路和雁翎大街的交口处,3所北京支持雄安建设的“交钥匙”学校均已落成竣工。富有现代设计感的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和古典院落风格的雄安史家胡同小学相对而立,500米外,“北海之星”木船也已经驶入雄安北海幼儿园。不远的路口处,蓝绿渐变色调的logo“雄安,干事创业的热土,成就梦想的地方”静静矗立着。
这是2023年7月中旬,《华夏时报》记者在雄安新区启动区现场实地看到的情景。在经历了六年时间的建设后,雄安新区已经从大规模建设阶段转向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
2023年上半年,雄安新区迎来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习近平总书记5月10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的陪同下考察雄安新区;另一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标志着,雄安新区建设正式进入了新阶段。
首批商品房已现房销售
2021年以来,雄安新区启动大规模建设,高峰时期约有20万建设者奋战在一线。在容东片区完成三批回迁、启动第四期回迁后,同样位于这一片区的雄安新区首个商品房项目也终于在2月15日露出了真容。
“您是哪个单位的?”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容城县渥城北路和明朗北街交口的华望城展示中心时,售楼处工作人员首先问出了这句话。该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目前仅有疏解单位的员工符合“3+1”条件才可购房,有很多人对项目很感兴趣,但因为没有资格无法购买。
此前据媒体报道,“3+1”当中, “3”指的是三个必要条件,包括与一、二、三类疏解企业(或雄安人力)签署正式合同;在雄安新区无房,能开无房证明;具有一、二类疏解企业社保或纳税在新区缴纳满一个月,三类疏解企业社保或纳税在新区缴纳满一年以上。而 “1”指的是还需满足具有北京户口、新区积分落户等5个条件其中之一。
据销售人员介绍,华望城总共229栋建筑,一期出售的房源1100多套,房价在1.3万元—1.4万元之间,但实际上具体到一栋楼、一个户型看,基本上是一房一价。其中也有总价较低的,例如某140平米左右的房间,算下来总价在290多万元,“甚至不到300万元就可以在雄安安家”。
记者实地看到,璟云庭一区的小区内设有崭新的儿童游乐区、篮球场等公共设施,还新栽了许多苗木。并且,华望城并非雄安唯一一个市场化商品房项目,还有电建智汇城、金湖未来城、中交启园等超过10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在华望城正式开售前,雄安新区管委会印发了《河北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住房保障实施细则(试行)》。雄安新区住房管理中心表示,新区始终坚持“房住不炒”,树立“长租即长住,长住即安家”住房消费新理念,坚决不搞大规模商业房地产开发,严厉打击炒地炒房违法违规行为。
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正在迁入
与主要功能为住房保障的容东片区不同,将近40°C的高温下,承担了雄安新区最核心功能的启动区目前仍然是一片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景象,一眼望去四周都是气势宏大的钢筋结构,有施工人员在紧张地现场作业。
据介绍,启动区新建的“三横四纵”骨干路网已具备通车条件,科学园、互联网产业园、大学园等功能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国贸中心、体育中心、大学园图书馆、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区、科创综合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拔地而起。作为北京以“交钥匙”方式建设的首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市北海幼儿园目前均已完成交付,并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委托办学协议,并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的考察中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天津等地大力支持下,河北省积极履行主体责任,雄安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认真履行属地责任,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新区建设和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和创新要素聚集的条件逐步完善,回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
“目前央企总部大楼正在加紧建设当中,二三级子公司迁入的比较多。”走访过程中,一位当地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开资料显示,年初以来,中建七局雄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局雄安公司等央企二三级子公司纷纷落户雄安。据新华社报道,截至今年4月,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140多家,其中二三级子公司90多家,新区投资来源为北京的注册企业超过3000家。
记者注意到,近期河北省领导多次前往北京拜访央企,推动其在雄安新区布局更多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6月省委书记倪岳峰、省长王正谱带队拜访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航天科技、中核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近20家央企,7月初副省长时清霜、胡启生、金晖、董兆伟又分别赴京拜访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建集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等央企。
京津冀协同发展驶入快车道
事实上,河北省委书记进京拜访央企,只是近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的一个缩影。
5月11—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他强调,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个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是,2023年上半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的互访和交流明显增加:2—3月,京津冀党政代表团密集互访;7月7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京举行,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并召开京津冀常务副省长(市)长联席会;7月2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在北京市发改委揭牌成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将从2.0版本转变为现在的3.0版本。”首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京津冀三地更加密集地交流和沟通,也将对雄安新区新阶段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6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雄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结合雄安新区现阶段的实际需要,紧紧围绕疏解人员利益关切,有针对性地采取支持措施。要坚持稳步有序、量力而行,持续推进标志性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积极探索和遵循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强化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合理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创造“雄安质量”。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