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近40家央企公开招聘,国资央企为“稳就业”搭桥铺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刘昱汝 北京报道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大批国资央企夏季招聘火热启动。
记者了解到,中央企业、全国国资监管系统国有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有的国有企业还在积极开展夏季招聘,预计今后一段时间还会有招聘的增量。
国企央企的岗位历来是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中的热门抢手岗位,应聘成功入职后就类似于拿到了铁饭碗,因此深受各大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青睞;一些500强知名私企外企也因其提供的高收入吸引着广大求职者。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国企在就业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福利待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其次,国企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能够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机会。此外,国企在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方面也有一定吸引力,吸引了一部分有志于从事国企工作的毕业生;最后,国资央企积极开展招聘活动,提高了就业机会,也增加了毕业生进入国企的积极性。
46.7%的毕业生将国企作为求职首选
央企国企自身的稳定性,让身在海外多年的应届生王丹丹(化名)感受到了强烈的安全感。“国内的发展越来越好,身边绝大多数留学生都选择回国工作。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大家普遍认为央企和国企的抗风险能力更强。我们都是应届毕业生,如果刚工作就被裁员和优化,对于自身发展是很不好的。”王丹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相较于从前一线、大厂、高薪、自由职业等求职诉求,现在毕业生求职正在向“求稳”转变。
据智联招聘软件统计数据,稳定性相对较低的自由职业比例从去年的18.6%下降到13.2%,46.7%的毕业生将国企作为求职首选,比例相较去年上升了2.3%,且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
近期,在国资委“国资央企招聘平台”、国资委官微以及官方网站上,众多国企纷纷“上新”,多个招聘岗位,以实实在在的岗位需求扩大就业。
近年来,国资委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得积极成效。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国企招录高校毕业生超过76万人,同比增长23.4%。国企偏爱的专业主要有电气类、机械类、化学类、财会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毕业后进入国企的机会较大。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就有国家能源、国家电子、国家电投、中国电信、中国建材、中国稀土等36家央企开放新一轮的招聘需求,招聘对象涵盖校招与社招,工作区域覆盖多个省市。按行业划分,能源、化工、电子、通信、汽车等领域所占比重较大。
此外,中国铁塔、中航国际、中国融通商服集团、中交建筑等大型国企央企陆续发布了2023夏季招聘和秋招提前公告,另外还有百度、多益网络等高薪500强知名私企外企正在招纳贤才,总计招聘超过2525人。
国资委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甘肃省原副省长韩修国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多,目前就业形势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央对稳就业,包括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度重视。近年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部委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务实举措,这些政策和措施为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国有企业,包括央企,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之地,在企业创新发展中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
国务院国资委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国有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指导国资央企采取市场化方式做好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稳定招聘规模。6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的通知。
就业供需仍需优化
根据脉脉《2023春招人才迁徙报告》显示,2023年春招平均5个⼈抢2个岗位,⼈才求职难度持续增加,就业市场进⼊⼈才饱和周期;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亦表明,有近66.7%的毕业生都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
显然,当前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青年人的“求职难”和部分行业“招工难”并存,稳就业需要持续加力。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其中,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1.3%、4.1%。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实际需要,部分央企国企在去年秋季招聘、今年春季招聘已经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增加开展一轮夏季招聘,通过采取扩大有效投资、超前储备人才、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等务实举措,运用市场化手段增加招聘高校毕业生人数。
“国资央企开启夏季招聘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促进积极就业效果。首先,夏季招聘增加了就业机会,为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渠道;其次,国资央企在招聘过程中采取了市场化方式,更加注重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了毕业生的竞争力。此外,夏季招聘还有助于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提高了就业率。”柏文喜认为。
国资委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指导推动国资央企统筹国家所需和企业所能,千方百计稳岗扩就业,迎难而上、持续发力、逆势扩招,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效。
国资委鼓励企业进一步优化招聘结构,坚持校招优先,深化就业帮扶,在脱贫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投资兴业和承建工程项目过程中,积极吸纳当地大学生、脱贫家庭毕业生、民族地区毕业生在当地就业。需要强调的是,国务院国资委会同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开展促就业“国聘行动”,充分运用“中智招聘”“国聘”招聘平台,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共发布岗位77.5万个、人才需求158万人。
同时,国务院国资委指导各央企和地方国资委及早谋划招收2024届高校毕业生工作,力争8月底前完成招聘计划制定,11月前提供一批优质就业岗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