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变革加速度,中国零售业的蓝海在哪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6-16 22:00:2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梦然 张智 深圳摄影报道
近几年,一面是传统商超缩减门店,或进行转型升级,以全新的业态重新出发;一面是以美宜佳、新佳宜、见福等为代表的社区便利店迎来扩张。在这期间,大量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社交电商等新渠道模型,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这背后是疫情三年,整个消费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
6月14日,在FBIF2023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及FBIF食品创新展上,康师傅饮品董事车军峰对此深有感触,“在疫情三年里,一是消费者决策的效率更科学和更提高。 二是消费场景变化,尽管室外的场景受到很大影响,室内到家场景却获得增长。 三是供应链端,大环境和政治格局变化。基于此,食品行业出现了‘强者更强’的局面,整个行业的发展更加集中。”
厚生投资创始合伙人王航分享道,首先可以感受到的是“在家消费、在线触达”的体系越来越完整。基于此,我们还可以看到数字化的深入人心。王航表示,从十年前的“农改超”,到现在的“超改仓”,超市正在经历成为到家配送的“仓库式”转型。
过去三年消费市场的变化
“在家消费、在线触达这一变化带来了两个影响,一是形成了愈发完整的到家配送和交付的强大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即使把货扔在家门口,交互双方也能获得巨大信任。二是数字化的深入人心。每家企业都在利用数字化与男女老幼进行对话沟通。”
王航指出,第二个变化是“为家消费,为己安心”。过去三年,家庭成为重要的活动场景,大家都为了强化、丰富和美化这一场景而消费。比如说家庭厨具的更新、家庭的娱乐系统等,包括预制菜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应运而生。疫情三年大家对健康、安全、清洁更加关心了。每个人都在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一个方向或者是基座,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变得更多元和复杂。
“站在企业的角度,在这两个变化面前,企业的变化就是供应链的韧性和弹性在提升。每个企业适应多渠道的交付,以多个交付过程中的能力建设。比如说学生餐公司可以供应隔离餐,为超市供餐的公司可以为团长配送,连锁门店企业也可以为山姆Club做供应。所以企业供应的综合能力也在这三年中得到了丰富。”王航表示。
车军峰则指出,在这其中有明显变化的,一是消费者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能够获取更多元的信息,比如说小红书和抖音的种草信息,包括商家在大卖场和商超活动促销信息。这些信息会让消费者更具备消费能力,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延长他们的决策时间。
二是消费场景。对饮料行业来说,疫情对人流的影响很大,室外的场景受到很大的影响。此消彼长之下,室外受到影响,室内的到家便获得成长,相应的购物模式也从线下转到线上,包括点餐等。疫情以后,特别是今年,受到影响的场景正在复苏。
三是供应链端的变化,包括大环境以及政治格局变化,大宗原物料的涨价,还有石油的涨价对运输的影响。以中国饮料协会数据的分析,过去三年,尽管整个饮料行业出现了停滞和小幅度的衰退,但同时也出现了“强者更强”的局面,也就是行业发展更加集中。
变化下的转变
从麦德龙、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大型卖场的竞争,到京东、阿里、美团等互联网企业的同城零售业务,还有扎根社区、遍地开花的社区团购,加上疫情催化下,叮咚买菜、朴朴平台、美团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涌入市场,可以见到国内零售行业在短短几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下,保持在市场长红背后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天虹股份休闲食品采购部总监张家锋在论坛现场对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记者表示,公司一直做线上的探索,属于线上线下比较领先的数字化零售商,企业的定位是做一个中高端数字化体验式的品质生活超市。
张家锋指出,在前端的顾客数字化上,天虹目前有4000多万的数字化会员,85%的超市会员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对每一个顾客进行1000个标签体系的打标,由此洞察到每个品类需求的消费者,通过脱敏的信息,数据的互通,为消费者提供优惠券、提供高转化率。天虹业开发了自己的APP,做私域流量的超市到家业务,近年一直维持高速的增长。“我们的超市到家,在没有三方平台的情况下获得了20亿元的销售规模,已实现了全链路的打通,从顾客的下单,到门店接单,到打包分拣,直至配送以及售后,这些都实现了可视化的管理。”
在他看来:“我们的商业角色发生了典型的变化,以前更多是商品的渠道商,但是未来要在商品的外延上从商品向顾客的生活消费扩展。我们从品类经营到细分市场的服务上做转变,进而让我们从商品的渠道商变成生活的服务商。”
从“商业标准”转向“生活标准”
2023年消费市场回暖明显,食品行业在过去三个季度当中,都是正增长并且领跑快消行业,但对比2021年的同期水平仍然有所下降。
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鲁秀琼在主席致辞中分析道,一个原因是行业实在太卷。新品类、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挑花了眼,所以单一品类下滑;另一个更大、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今天发生的并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者没有消费欲望,这是行业今天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给消费者更有价值的购物理由,去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对此鲁秀琼提出,这要求行业回归消费者的生活标准,价值再创。当下消费者新生活标准总结为“面子、里子、脑子”三位一体。消费代表人设和标签,甚至具有社交属性,这是“面子”;同时消费者不断向往更高品质的商品,过上更优质的生活,也就是“里子”;消费者更加理性,不断探寻性价比更加物超所值的商品,更动“脑子”。
鲁秀琼强调,食品行业正处在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当今消费者的生活标准发生了变化,整个食品行业必须从以前的“商业标准”变成了消费者的生活标准。在渠道方面,鲁秀琼指出,“要真正以消费者为核心去实现全渠道的触点的设计,形成货盘匹配和不一样的站内站外一盘棋,线上线下全域营销的能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