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百年,守望初心!康复国际照亮残疾人融合发展之路
5月16日,康复百年国际庆典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百年前,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上,埃德加·F·艾伦(Edgar F. Allen)在俄亥俄州成立了“国际残疾儿童协会”,被视为康复国际的起源,它点燃了国际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火种,为后人留下了光明,留下了希望。
5月16日,康复百年国际庆典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残联主席、康复国际主席张海迪全面介绍了康复国际百年庆典的筹备进展、主要活动安排和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100年,康复国际作为残疾人事务领域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国际组织,引领万千会员,始终致力于为人类的健康、生命的完整性、残疾人的权利奔走呼吁,为促进世界范围内残疾人包容发展作出贡献。”张海迪称,此次百年庆典将集中展现一百年来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成就,以及近年来中国政府为推动全球残疾人事业发展所作积极努力。
据记者了解,康复国际百年庆典活动将于今年5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庆典包括高规格开幕式、康复国际杰出成就奖和百年贡献奖颁奖典礼、康复国际百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以及8个分论坛、“一带一路”残疾人事务主题论坛,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也将同期举办。其中,百年庆典开幕式当天,康复国际将面向全球发布康复国际百年宣言。
高擎人道主义火炬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康复国际成立于1922年,是一个跨领域、跨残疾类别的非营利国际非政府组织,致力于维护残疾人权利和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
刚刚制作出来的辅具模型。
据记者了解,创始人艾伦原是一名通信、铁路行业的成功商人,与残疾人事业产生联系源于一场意外事故。
1907年,艾伦的儿子在乘坐有轨电车的途中遇到车祸,因周边医院医疗设备落后,导致未能及时医治而丧生。艾伦备受打击,他决定从公司辞职,筹款建立一座现代化医院。
一年后,在建成的医院里,艾伦看到一个残疾儿童来做双腿矫形,这让他第一次意识到残疾群体的需求。“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里,可能存在着大量残疾人。”于是艾伦与当地医生合作,开展了一项关于当地残疾儿童的调查,并于1915年又开设了美国第一家专为残疾儿童服务的医院。在这所医院,孩子们可以接受医疗、情感、知识等层面的服务。之后为让服务更加全面高效,1919年,艾伦创办“俄亥俄州残疾儿童协会”予以支持医院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劳工组织、国际联盟等志愿组织的成立,艾伦希望拓展协会的服务范围,于1921年成立“美国残疾儿童协会”,1922年更名为“国际残疾儿童协会”。此后,协会曾历经三次更名,1939年更名为“国际残疾人福利协会”,1960年更名为“国际残疾人康复协会”,1972年更名为“康复国际”并沿用至今。
随着名称的更迭,康复国际逐渐发展成为不同类型残疾人服务的公益组织,呼吁残疾人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并逐渐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在过去的100年,康复国际发起并推动了残奥会的举办,1951年,在瑞典举办的第五届康复国际世界大会上,英国脊柱损伤中心的路德维希·古特曼博士提出了举办残奥会的建议。他相信,运动应该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国际残奥运动。1969年,康复国际设计的无障碍标识贡献给国际社会,从那时起,这个标识就在世界各国各地区普遍使用,成为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象征。这是康复国际在推动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此前,康复国际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医疗、教育等帮助残疾人适应社会,无障碍标志的推广意味着发生了新的转折,要“改造不合理的社会环境,以适应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
2001年,联合国正式决定制定《残疾人权利公约》。一年后,康复国际联合残疾人组织、世界盲人联盟等8个残疾人组织共同结成“国际残疾人联盟”,旨在促进国家、区域和残疾人组织间的合作,共同推动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在全球的实施。2006年12月,在国际社会的极力推动下,《残疾人权利公约》获得通过,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律文件,写明了残疾人基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残疾人从慈善、医疗和社会保护的客体成为权利的主体。更为重要的是,为缔约国和为以康复国际为代表的的国际残疾人组织促进社会发展、实现残疾人的权利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行动框架。
此后,康复国际履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精神,为保障残疾人权利、增进残疾人福祉作出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
康复国际所秉持的人道主义精神,如同火炬,不仅照亮过去和现在,也将照亮未来。
推动康复事业发展的中国力量
2014年,张海迪在波兰竞选并当选康复国际主席,2016年在爱丁堡正式就任。2018年,张海迪在柏林获得连任至今。
张海迪康复国际“掌门人”的连任,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高度认可,并对中国引领康复国际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这样成绩的背后,是中国的日益强大、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结果。
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们。
据记者了解,张海迪第一次当选康复国际主席之时,中国政府向康复国际捐赠资金成立的全球残疾人事务发展基金和非洲基金,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的残疾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此后,中国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中国代表当选“APEC残疾人事务之友小组”首任主席,残疾人事务得以正式纳入APEC框架;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残疾人问题被纳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在其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中非合作平台上,《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确定了加强残疾人领域合作交流的重点领域和任务;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框架下,于2015年成立中俄残疾人事务理事会,开展多项务实交流与合作。同年,张海迪提出建设康复大学的构想,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支持下,全球残疾人事务发展基金和非洲基金在世界各地开展了30多个惠及残疾人的民生项目。2020年,康复国际支持了由中国残联发起、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妇女署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共同支持的关于维护残疾妇女平等权益、促进残疾妇女融合发展的行动呼吁。
“人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这是全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和美好愿景。面向未来百年,我们起草并将发布《百年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所有人,尊重人类的多样性,尊重人权,更加关注占世界人口15%的残疾人,促进他们的平等参与和全面发展,共建和平、包容和友好的社会。”张海迪表示,康复国际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致力于消除残疾人在康复和融合社会中的障碍,促进全球残疾人事务共同发展,同时,《宣言》也呼吁联合国成立世界残疾组织,促进对残疾人事务的重视。
在未来百年,她希望康复国际能继续引领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用人道主义的火炬继续照亮残疾人融合发展的道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早在2019年,在海迪主席提议下,康复国际设立康复国际杰出贡献奖,奖励为促进残疾人权利保护与融合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2019年11月,首届康复国际杰出贡献奖颁奖典礼在莫斯科举行,最终评选出三位首届获奖者。他们分别是:联合国第73届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她为残疾人建设无障碍环境积极呼吁;斯里兰卡国际眼库,他们为七万人贡献了眼角膜;还有埃塞俄比亚的阿尔法聋哑学校,这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学校,为非洲孩子带来希望。并在莫斯科首次颁发这一迄今为止残疾人康复领域的最高奖项。设立这个大奖的初衷是倡导全世界崇尚人文关怀,呼唤全人类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关注,表彰那些为人类生命、幸福和完整性作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他们获奖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今年,康复国际百年庆典活动上,将继续评选出三位杰出成就奖,同时为纪念康复国际成立100周年,特别设立百年贡献奖,表彰100名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和组织。这是对2019年首次颁奖的延续。
纵观康复国际的百年历程,中国贡献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