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消费迎来“开门红”!前两月内需明显改善,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5%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3-17 20:15:02

摘要:今年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压力,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国内经济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持续推进各项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消费迎来“开门红”!前两月内需明显改善,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3月15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三,北京大兴荟聚海底捞内人头攒动,服务员穿梭在各个桌子旁忙碌不停。

“疫情期间因为顾客很少,用不了这么多服务员,我们都实行轮班制,现在顾客多了,我们基本回到了正常轨道。”海底捞一位服务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春江水暖鸭先知。据了解,自2022年底防疫政策优化后,充满烟火气的餐饮行业迅速复苏,不少餐厅门口久违地排起了长队。特别是春节期间,各大餐厅情景复现。北京市餐饮协会数据显示,多家品牌餐饮企业包间预订火爆,门店包间翻台率达到200%。

餐饮、影院、购物等消费持续升温,商圈客流激增,带来的是中国经济超预期复苏。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比2022年12月份的-1.8%大幅增长。

“从前三个月高频数据观察,目前消费的修复非常明显,尤其是疫情政策优化为国内经济社会秩序常态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春节期间吃穿住行等消费参数都出现了明显的补偿性反弹。”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解读数据时表示。

不仅是消费回暖明显。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稳经济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不过,今年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压力,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国内经济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持续推进各项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内需明显改善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今年前两个月经济运行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消费的改善和回升。

“今年以来消费、投资和生产均出现改善,经济修复稳中向好。从消费来看,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限额以上18类商品零售额中有12类同比加快回升。从投资来看,今年的投资保持了平稳增长,1—2月份投资同比增长5.5%,比去年全年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从生产端来看,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当中有28个行业增速回升。当前,生产需求的改善对于整体经济运行好转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数据显示,1—2月,随着疫情对消费场景的限制消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3.5%,实现了由降转增的变化,市场需求活力回升明显。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在CMF论坛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防疫政策优化后,中国社会快速正常化,无论是消费还是生产投资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复苏。叠加去年的低基数,为今年较快增长打开了空间。

“当前,市场在复苏,服务业在回暖,但在遭受三年持续冲击之后,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值得关注。建议通过发行一部分国债,对中低收入家庭进行一些现金或消费券的补贴,帮助他们顶过危机的迟滞效应;同时,想方设法改变居民部门对未来的信心,通过一些政策推动服务业更加全面的复工复产,这是比较紧迫的任务。”张明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也表示,要把恢复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首先要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其根本是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这涉及如何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增加居民的收入,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恢复来保证基本就业和基本收入,通过补贴政策增加居民收入,并对居民收入分配改革,税费减免从原来的生产端向居民收入端进行转移。

在他看来,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会逐步增强。同时,过去一年疫情对消费的限制作用会逐步消除,这些都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今年1—2月份以来,各地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消费增长,全年消费恢复向好有很多有利条件。

从后期走势看,消费回升向好值得期待。我国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同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展现。同时还要看到,随着创新驱动的发展,在创新领域特别在科技投入还有很大潜力。

付凌晖表示,扩大内需方面,政策会持续加力。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各部门已经在筹划今年扩大需求方面相关政策,会对实现全年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我们有条件、有基础,更有信心实现增长目标,要按照有关要求,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做好,真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实现发展预期目标。”付凌晖表示。

经济整体好转

受益于需求端的切实好转,供给端也回暖明显。

从生产来看,工业和服务业双双回升。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上年12月份为增长1.3%,回升了1.1个百分点。考虑到上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基数较高,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4.9%,回升幅度较大。从服务业来看,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去年12月份是下降,实现了由降转增。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于世界第一,经过长期的积累,制造业基础形成了一个规模比较大、体系比较完善、竞争力较强的体系。去年,由于受外部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预期一直有所波动,去年四季度连续3个月低于临界点以下。从今年的情况看,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国内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企业预期改善,2月份制造业PMI已经回升到了52.6%,企业的预期明显好转。

按照预测,下阶段,制造业预期仍然会保持总体稳定。今年经济有望整体好转,市场需求会扩大,带动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

在刘元春看来,目前,中国经济的修复正在全面开启之中,修复效应是大于扩张效应的,这不仅需要政策进一步加持,同时也需要耐心等待经济主体进一步修复“疤痕效应”,要高度关注资产负债表以及经济主体预期动力信心的变化。

“要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总书记所作的重要指示切实落地,在制度上,稳定民营经济的信心上要有很好的举措;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不能过早收紧、过度收紧。”刘元春表示。

一个亮点是,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会加大。

“这些年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在金融方面、信贷方面支持制造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制造业投资前2个月保持了8.1%,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制造业升级态势比较明显。从这些情况来看,今年企业预期会保持总体稳定。 ”付凌晖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