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吴秋北:激发香港“兴”的发展动能,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聚焦2023全国两会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3-02 15:04:27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梦然 张智 深圳报道
“香港进入‘由治及兴’新阶段,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更有利于推进两地高质量发展。今年是国家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号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而习近平主席在去年七一的重要讲话,为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开创新局面指明前进方向。”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吴秋北向本报记者透露,今年他准备了大概11项建议,部分还在优化中。他将坚定准确地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时反映香港人关心的议题和诉求,切实发挥沟通两地的作用,推动政策对接,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激发香港“兴”的发展动能,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值得注意的是,吴秋北提出的《关于允许香港政府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商品房作为香港公共房屋的建议》,成为近期地产行业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市场引起热议。对此,吴秋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住房问题上,香港难以独力解决,利用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土地资源,可能是一些闲置的商品房,便能快速有效解决问题,达至双赢。香港就可以有更多房屋安置有住房困难的基层,而内地城市获得的收益则可以用于自身的建设上。”
做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者
香港进入“由治及兴”新阶段,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后疫情时代,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哪些切入点?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对此他向本报记者表示,关于切入点的问题,坊间有不少意见,有认为可以从文体艺方面着手,也有认为可以从现代服务业方面着手,这些是从行业的方向考虑。事实上,任何行业都可以是切入点,而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及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尤其合适,因为香港在这些领域拥有独特优势,更能与大湾区其他城市达至优势互补。再者,在高端产业合作上,更容易引起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兴趣,毕竟每个城市都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大的产业升级。强强合作是比较容易推动,容易成为切入点。
“今年2月底,工联会成功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工会第三次联席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工会第三次联席会议倡议书》,号召粤港澳大湾区广大会员职工维护国家安全,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牢牢把握时代机遇,主动投身湾区建设,弘扬劳动精神,锐意进取创新,做国家主权安全的维护者、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者、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倡导者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共同开创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未来。这也是一个推动融合的切入点。切入点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有这个初心使命,利用好每一次的机遇,多想一步推动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吴秋北表示。
今年恰逢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重要时刻,站在此节点上,香港如何更好地发挥“内联外通”的独特作用?也成为主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对此吴秋北指出,香港是“一带一路”的最佳倡议平台和重要节点,也在很多领域上获国际广泛认可,尤其是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方面。特区政府早在2016年便设立了“一带一路”办公室。事实上,“一带一路”是一个很宏伟的计划,不可能单靠香港自行推动,必须要联合“一带一路”其他节点合作,才能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涉及的范畴和领域很多,香港有其可以进行的专业部分,比如早前特首出访中东,建筑师何力治随团,与当地国企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就减碳、环保技术等方面合作。其实内地的建筑水平优越,也能提供大量价廉物美的环保建筑材料,绝对可以参与其中。更多的参与可以使‘一带一路’的整体发展更迅速,规模更大。可以说,内联与外通是一体的,内联壮大规模、创造更大机遇,便能有更多对外具规模的合作。”吴秋北表示。
鼓励支持香港青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除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吴秋北同时也是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据悉工联会属下工会会员人数超过41万,是香港目前最大的劳工团体,工联会多年来贯彻“爱国、团结、权益、福利、参与”的方针,积极维护劳工权益,推动改善民生。
对于鼓励支持香港的人才、青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方面,吴秋北对记者表示:“我认为,首先,香港人才必须要对国家有一定认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国家发展大局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如果根本看不清形势和机遇,自然就没有到内地发展的兴趣和动机。可以说,动机是首要的,也因此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第二,在有充分认知后,便要建立起爱国爱港的情操。国家发展大局,大湾区发展机遇,都是很宏大的规划,要有扩阔的视野去看,不能单从个人的私利看,要能更多宏观的去看去思考,所以我们现在很强调大局观,才能掌握到国家发展的变化,配合到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三,当这些人才愿意深入走进大湾区,前往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支援,让他们可以顺畅无缝地到大湾区参与各种活动,包括工作、进修以及生活。在解决各种生活需要上,涉及民生政务上的申请和使用上,是否便利简单?是否能让香港人才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发展时,可以获得身心上的充分准备,对自己在当地发展的前景和生活方式有信心?”他说。
“我们工联会现在在内地最主要的角色,就是提供各类咨询和支援,缩短港人到内地的适应期,也让港人可以更便利地获得内地相关城市的信息。去年年初,工联会成立了大湾区服务社,至今举办了14场不同主题的大湾区讲座,透过6个不同的电子平台,全方位发放湾区生活信息。疫情期间,更投得教育局‘跨境学童全人发展计划’,为学童提供学习辅导等服务。我们也非常关注青年就业问题,即将承办特区政府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支援服务部分,为参与计划的毕业生提供生活支援, 协助他们更多地适应内地城市的生活。”吴秋北表示。
建议允许港府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作为公屋
值得注意的是,吴秋北提出的《关于允许香港政府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买商品房作为香港公共房屋的建议》,成为近来地产行业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市场引起热议。
对此吴秋北对本报记者表示:“因这涉及跨境安排,自然需要获得国家批准。香港寸金尺土,物价高昂,现时在港兴建公营房屋的成本相当高,动辄便是百亿元计算。以最近热议的‘简约公屋’为例,每单位约300平方尺,首批17000个‘简约公屋’设计和建筑工程费便要147多亿元,每单位成本超过86万元。而这批‘简约公屋’的5年营运开支便达25亿元,每单位每月管理费达到2450元。仅是这笔管理费,如果在部分大湾区城市(比如东莞、深圳龙华区、佛山等)租住房屋,已能租到三房单位,最小也有700平方尺。”
因此,吴秋北强调,“在住房问题上,香港难以独力解决,利用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土地资源,可能是一些闲置的商品房,便能快速有效解决问题,达至双赢。香港就可以有更多房屋安置有住房困难的基层,而内地城市获得的收益则可以用于自身的建设上。”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