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新年大湾区招商引资忙!东莞出台新政外企最高可获一亿元奖励

作者:张智 胡梦然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2-03 18:12:29

摘要:新年伊始,东莞市政府率先发布2023年“一号文”《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涉及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各项奖励、补贴资金约15亿元,其中对通过利润再投资的外资企业,可给予最高1亿元奖励

新年大湾区招商引资忙!东莞出台新政外企最高可获一亿元奖励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见习记者 胡梦然 深圳报道

去年年底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召开数场招商大会,出台扶持政策,吸引资源,力争进一步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全球投资高地。

新年伊始,东莞市政府率先发布2023年“一号文”《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涉及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各项奖励、补贴资金约15亿元,其中对通过利润再投资的外资企业,可给予最高1亿元奖励。另外,从“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方面,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20条政策、75项措施。其中在“坚持以大产业重塑体系结构,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更是提出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力争2023年实际投资1600亿元以上。

文件还指出,东莞将大力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重点企业对标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转型升级,2023年认定不少于20个智能工厂(车间),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牵引带动不少于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转型;引导数字化赋能中心向公共服务平台转型;2023年在智能手机、家具、模具等行业打造1至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典型应用场景。

坚持“制造业当家”

对于东莞市此次发布的“一号文”,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新政突出以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锚定新目标,勾勒出全新发展蓝图:重点体现在以大产业重塑体系结构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提升,特别是在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质量标准品牌建设。

制造业是东莞的“根”和“魂”,也将是东莞在新一轮竞争大潮中激流勇进的底气。释放出了在其在一系列举措落地后,东莞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制造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的信号。

“当代社会无外乎就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合聚社会形态,只要城市能聚集这些要素,那么这个城市就会具备良性的经济环境,创造效益财富,招商引资,扩大开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施规划战略和加快主导产业建设步伐的必要举措。政府招商引资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发展经济,带动就业,增加税收,增加GDP等。”袁帅补充表示。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则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东莞今年率先出台的扶持新政的力度之大超乎以往,另外还明确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政策施力与引导的目标,这都是值得关注的亮点,也释放出东莞在招商引资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的迫切性。

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出台该项新政?洛克资本研究员邓鑫涛对本报记者表示,近三年受疫情的影响下,东莞制造业发展滞缓,尤其是经济下行的2022年,东莞有部分中小企业挣扎在倒闭的边缘。从本次新政中也可看出,东莞重新做实做深制造业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企业会被推动继续做大规模,从而带动其他小规模企业发展,尚未形成为规模,但有高端制造技术或者数字化技术类企业将被重点帮扶。

“疫情三年对经济影响较大,目前普通投资者信心不足,政府积极出头招商,有利于提高投资人的信心,增强地区营商环境,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在采访中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东莞一号文,与其他地方不同,定下了大量的量化指标,体现了大跨越的战略部署,从“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方面着手,打造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新立柱,2025年底前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率先突破千亿元规模。这些都体现了东莞从原先的传统制造城市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决心。

邓鑫涛续指,通过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将带来辐射效应,改善产业结构、增加GDP、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当地产业链上的企业发展等。而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能优化产业链结构,通过弥补当地产业链缺口,利用当地资源或优势整合产业链资源或技术能让生产企业更加高效,竞争力更强。此外,也能将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职能转变成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努力为企业提供更优渥的土壤和环境。中山市书记在发展大会喊话“做好为当地企业的服务是重中之重,要成为当地企业的优秀后勤人员”正是这个意义。

招商引资筑深供应链

去年年底,广州、香港、澳门便已同步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面向全球全方位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良营商环境,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进一步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全球投资高地。

袁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完备,具有独特的产业链集成创新的韧性和弹性,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创新实力的区域之一。在现代物业、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大量聚集的背景下,大湾区逐步形成了“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的叠加效应,产城融合、城市群联动,给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袁帅分析表示,另一方面,大湾区拥有优质的人才资源、研发条件以及布局广泛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基地,正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特别是在智能制造产业方面,大湾区内可谓“百花斗艳”,广佛肇区域偏重制造,在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汽车产业上领先,深莞惠区域偏重研发,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心、智能终端、精密智能设备等方面见长,珠中江区域则凭借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等在特色产业方面颇有优势,如轨道交通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

从此次一系列扶持政策透露的信号来看,周迪指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产业将成为重点关注的领域。”

邓鑫涛也表示,“一号文”中两大重点招商方向是制造业和总部企业招商,从行业角度来看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是招商的青睐对象。信息技术中的数字化技术及智控程序的研究将成为重点对象,让传统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经营效益。高端制造中半导体、储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都是招商的方向。新能源产业链中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为核心,大湾区是全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大湾区依托比亚迪、广汽这样的大型整车厂,通过招商引资做深供应链,增强产业聚合度以及竞争力。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去年年底至今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扶持措施,无不彰显着东莞市乃至于整个大湾区对今年的信心,2023年要全力拼经济,全力恢复市场信心,全面促进制造业发展,包括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更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