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Q4营业利润下跌近七成!三星电子凛冬未尽,存储芯片下行周期持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作为全球最大的内存芯片厂商,三星电子的业绩就如同这一行业的晴雨表。
1月31日,三星电子新出炉的2022财年四季报显示,当期其70.46万亿韩元的合并收入同比下降8%,而4.31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则同比下降近七成。其中半导体这个三星电子曾经的利润奶牛,下降幅度最大。
跌跌不休的内存芯片价格,是影响三星电子半导体业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与行业寒冬中诸多勒紧裤腰带的厂商不同,去年年末有韩媒消息称,三星电子仍计划在2023年将平泽P3工厂的DRAM 和晶圆代工产能提高约10%。只是,曾经饱尝逆周期投资甜头的三星电子,这次还能如愿么?
半导体持续下滑
去年第四季度,三星电子的半导体业务下滑幅度更大。
财报显示,三星电子中包括存储芯片(Memory)、sys.LSI以及芯片代工业务的DS(Device Solutions)部门当期营收20.07万亿韩元,同比下跌24%,环比则下跌13%。
运营利润的落差更为明显。去年四季度,DS部门0.27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只占据三星电子整体的6.3%,同比下滑近97%。
据记者了解,去年三季度,DS部门的营业利润出现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单季同比下滑,相较去年二季度以及上一年同期规模近乎“腰斩”。但是当期其5.12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还接近三星电子整体规模的一半。而在2021年四季度,这一业务8.83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更是将近三星电子当期整体规模的64%。
半导体业务中,三星电子一直占据优势的存储芯片,成为重灾区。
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占据DS部门收入六成的存储芯片业务当期同比下降38%。作为参照,去年三季度,存储芯片当期收入同比下滑27%,但占据了DS部门超过66%的收入。事实上,相较于三星电子其它业务2022财年全年收入都实现了上升,唯有存储芯片全年收入同比下降了6%。
三星电子在财报中表示,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导致需求疲软,去年四季度商业环境严重恶化。随着价格下跌和客户继续调整库存,其内存业务的收益急剧下降。有芯片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从消费领域来看,与消费电子产业波动基本一致的存储芯片遭受影响最大,“它是消费是否景气的标杆。”
Counterpoint Research副总监 Brady Wang在去年11月的采访中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存储芯片的价格都已经接近成本。所以很多公司在延产,在降低利用率。因为生产越多亏损越多。”他当时还表示,存储芯片产品更为标准化,行业也更为集中,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盈利。
价格下跌何时休
近两年持续走低的存储芯片价格,再未回到过2019年的高点。以下跌更严重的DRAM市场为例,TrendForce的统计数据显示,整个DRAM市场去年四季度价格约下降了20—25%。其报告还显示,为避免DRAM产品再大幅跌价,美光等多家厂商已开始积极减产,预计今年一季度DRAM市场的价格跌幅可因此收敛至13—18%,但仍不见下行周期的终点。
为了度过眼下这场寒冬,SK海力士、美光都已表态将削减明年的资本支出。但与行业纷纷降成本形成反差的是,三星电子一直保持着在半导体领域的重投资。除了上文提及的产能扩张外,三星电子2022年53.1万亿韩元的资本支出中,半导体占据了九成。而在半导体业务下滑严重的去年第四季度,其20.2万亿韩元的资本支出中,半导体仍占据了93%。财报显示,三星电子在内存芯片领域的资本支出集中在投资平泽P3和P4工厂的基础设施等环节。
不过三星电子过往就是以行业寒冬中的逆市扩张取得了存储芯片市场的逆袭。以DRAM市场为例,国家发改委官网去年12月末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据相关机构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DRAM存储器市场规模为181.9亿美元,环比下降28.9%。其中,三星电子74亿美元的业务收入环比下降33.5%,但仍以40.7%的份额位居第一。
三星电子在其财报中提出,预计需求将在下半年开始复苏,并将在DDR5、LPDDR5x等高端存储产品上持续发力。据记者了解,DDR5是一种计算机内存规格,主要应用于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领域,2020年第四季度才有相关首款产品面世。LPDDR5X则是三星电子首款基于14nm的移动DRAM芯片。
看懂研究院分析师、通信高级工程师袁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三星电子等厂商可能会加速DDR5替代DDR4,“由于前期DDR5的价格较高,有利于推动其业绩增长。”但他同时也表示,DDR5目前的行业渗透率大约只有10%“还处在产业初期,不是行业主流。”
不过袁博认为,未来DDR5的机会在于通过和处理器企业合作推动DDR5降价以及DDR4降产等多种手段来实现产业替代。“数据量越来越大,对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要能和上下游产业链达成普遍产业共识,作为下一代技术肯定是更有前景。”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