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出炉!新入药明康德、阳光电源、中国中免,资金扎堆“喝酒吃药”

作者:邱利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1-29 17:08:20

摘要: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把钱投向了哪个赛道?最新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揭晓,贵州茅台依然稳坐第一重仓股“宝座”,宁德时代位列第二名。值得注意的是,医药板块大放异彩,白酒、新能源和医药股成了公募基金布局主流,前十大重仓股中有4只白酒股、3只新能源股和2只医药股。

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出炉!新入药明康德、阳光电源、中国中免,资金扎堆“喝酒吃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邱利 陈锋 北京报道

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把钱投向了哪个赛道?最新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揭晓,贵州茅台依然稳坐第一重仓股“宝座”,宁德时代位列第二名。值得注意的是,医药板块大放异彩,白酒、新能源和医药股成了公募基金布局主流,前十大重仓股中有4只白酒股、3只新能源股和2只医药股。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疫情管控放松之后,白酒板块是首批受益于春节消费需求高峰带来的红利,而节后白酒板块仍然有较强的支撑,因为白酒板块的大行情主要是由消费和投资两大动能推动,2023年白酒板块虽然多数个股已经收复价格失地,但仍有很大机会形成新一波行情。

990af50ae30d92aab49288dc291b4b1.png

前十大重仓股亮相

根据2022年四季报数据,以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为统计口径,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贵州茅台依旧是公募基金的宠儿,再次蝉联冠军,稳坐第一大重仓股“宝座”,宁德时代位列第二名,泸州老窖紧随其后,五粮液、药明康德、亿纬锂能、山西汾酒、迈瑞医疗、阳光电源、中国中免均跻身十大重仓股。

与前一个季度相比,隆基绿能、保利发展、紫光国微等3只个股消失在2022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新晋前十大重仓股则为药明康德、阳光电源和中国中免。

从持仓市值来看,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共有1437只基金重仓持有贵州茅台,持股数量合计6004.17万股,基金持有总市值高达1036.92亿元,大幅领先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而宁德时代则被1007只基金重仓持有,持股数为1.83亿股,基金持有总市值为719.91亿元。此外,泸州老窖、五粮液2只白酒股基金持有总市值均超400亿元,药明康德基金持有总市值超300亿元。

“喝酒吃药”卷土重来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板块大放异彩,药明康德、迈瑞医疗2只医药股跻身公募十大重仓股,2023年“喝酒吃药”行情又要卷土重来了吗?

从增减持情况来看,五粮液获公募基金增持最多,截至去年12月底,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合计增持五粮液市值89.12亿元。

医药股也获集中增配,药明康德被增持市值达82.77亿元,成功新晋公募基金第五大重仓股,增持市值仅次于五粮液。此外,恒瑞医药、康龙化成、通策医疗等医药龙头股,均重回基金前50大重仓股队列。

截至目前,贵州茅台、山西汾酒、老白干酒、水井坊等多只白酒股已披露2022年业绩预增。多位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兔年春节消费市场回暖,中高端白酒市场销量大增,白酒板块新一轮景气周期或将开启。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酒类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如果在消费需求规模缩减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向头部和底部分化,促使中间品牌竞争加剧。所以酒企在市场营销中,需要利用自身和渠道资源,在产品经营上树立特色、亮点优势,走品牌IP形象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服务产异化、场景差异化的路线,垂直细分消费者客群,锁定特定的消费使用场景,以求锁定和满足部分粘性客群,实现盈利效益最大化。

新能源概念股遭抛售

四季报显示,新能源概念股遭公募基金大举减仓,截至去年底,减仓比例居前的5只个股中,有3只个股均处在新能源相关赛道。

从减持具体情况来看,2022年四季度,隆基绿能是被减持最多的股票,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合计减持市值125.92亿元,并退出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其次,贵州茅台被减持市值达116.71亿元;天齐锂业被减持市值超90亿元,北方华创、宁德时代、中天科技均被减持超70亿元。

此外,相比上一个季度,通威股份、恩捷股份、派能科技、TCL中环、中天科技和拓普集团等6只新能源相关概念股,均退出公募基金前50大重仓队列。

汇丰晋信基金陆彬在四季报中表示,在过去几个月,新能源板块的整体表现低于预期,板块估值的快速提升也并未如期而至,反而对应2023年的估值水平出现了明显的收缩,反映了市场对行业短期收入增速和中期竞争格局的担忧。但是,从中长期维度来看,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产业仍具较长的产业生命周期,有望维持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该板块依然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

国投瑞银基金施成也认为,以新能源、半导体为代表的成长行业,在经历了2022年的杀估值以后,整体市场情绪和预期处于低点,此外,2023年不少制造业将走过产能过剩节点,具备投资价值。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