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告别粗放发展,未来应以伦理护航公益发展|2022华夏公益论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1-09 19:45:0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民间公益的“黄金十年”过后,公益事业是时候告别粗放发展的时代,转向追求好的公益价值了。
2023年1月8日下午,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指导,华夏时报社、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22(第二届)华夏公益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打造ESG中国范本”为主题。来自企业界、公益界、学界的诸多大咖汇聚一堂,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中国ESG之道和中国公益的未来之路。
会上,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做了题为“以公益伦理来护航公益的发展”的演讲。她指出,公益已经走到了一个需要升维的阶段,不能仅仅满足于“做起来”就够了。贾西津引入公益“伦理”的概念,一方面要避免公益腐败、借公益之名洗钱和沽名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明确什么是好的公益价值,这样才能护航公益的发展。
在业界,贾西津以“直言”闻名。当被问到为何对于做好事还要“挑刺”的时候,贾西津不假思索地说:“所以最关键你要做‘好’事啊!”她解释,“好事”是指要实现一种社会的价值、公益的价值,而不是做自我感觉良好的事。公益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它表面上与“道德”有天然的联结,但实际上这很有可能是一个陷阱——在公益领域里,一些公共争议事件甚至公益丑闻也时有发生。如果在公益领域做事情,却不是在推动真正的公益价值,那怎么能认为具有道德性。我们应该从价值来理解公益,而不是简单用一个领域来划定它。
公益行业面临“升维”
过去几十年间,我们见证了许多行业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化发展的历程:市场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也出现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但只要市场起来,就有了经济活力。渐渐地企业就会发现,需要通过信任来实现长久发展,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需要自律、升级换代,而不是靠钻法律空子、用不道德的手段来赚钱。
与这些行业一样,公益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贾西津以希望工程举例。最初,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运作项目时采用“零成本”的方式,让捐赠者知道钱能够100%到达受益人手里。这在当时很有意义,因为那时候公众大多对公益毫无概念,不能那么精细地理解公益。“零成本”的理念让很多人愿意参与进来,就非常有价值。
但是十年之后,徐永光本人也在批评这个理念。贾西津直言,因为“零成本”并不是一个公益的专业理念,在粗放发展的阶段公众不能理解复合的公益观念时可以使用,但一直以“零成本”来打造公益就错了。因此,个体公益组织面临着从粗放成长到价值再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升维”。
除了个体公益组织,整个公益行业也面临要从服务需求向生态发展的“升维”需求。
早期生长的公益主要是针对直接的社会服务需求,比如向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第一批公益组织。但是现在,公益已经成为一个体系,不仅仅要服务对象,更要看到自己的生态位,比如有孵化服务组织的机构、有代言的组织,组织之间再联合,行业也要再搭建行业规范、自律、平台等等。总体而言,公益要从“哪里有需求我就去哪里”的朴素逻辑,升维到在专业价值基础之上的复合公益生态体系。
伦理如何护航公益发展?
贾西津指出,在公益最初发展的时候,但凡做起来就好,因为还没有人知道社会组织,没有人知道NGO、没有人知道公益,只要这个观念提出来、只要人们参与进来就是好的。但是现在公益行业内部已经在回思,能不能做一种有价值的公益、好的公益。
她引入了“伦理”一词来阐释公益价值。“伦理这个词可能大家有点陌生,但是它的维度其实很简单,伦理就是在讲善恶对错的事情。”贾西津认为,伦理对于公益而言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要“避错”,包括公益的腐败、借公益之名洗钱,或者说仅仅是为企业市场需求而做公益;另一个是就是要“向好”,现在已经有一些公益组织意识到要做“好的公益”,也就是公益行为、公益项目,要不断深入思考公益的目的,回到公益应有的价值。
具体而言,她认为公益伦理既包括捐赠人的捐赠伦理、公益组织的资助伦理、筹款人伦理,又包括商业与公益之间的伦理、政府与志愿之间的伦理、互联网平台配捐规则的伦理等,涵盖公益链上的每个环节和各利益相关主体。例如,捐赠人伦理维度中,并不是捐得越多公益价值越大,如果没有想好为什么要捐、怎么捐、捐到哪里、捐的钱有没有实现公益目标,只是把钱给出来,也许不一定在做好事。资助则要围绕受益人,用有利于受益人自主性的方式来进行,如果资助的结果贬损了受益人的自主性,让他变得更加没有发展能力了,那实际上也不是公益,只是让自己觉得非常伟大、感觉很好而已。
“公益伦理其实就是要提醒我们,在做公益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只是往前走,也不要只是说我的资金额多少、我的速度快慢,而首先是要看一看我在往哪儿走。”贾西津认为,公益伦理的核心就是要回溯公益的目的,理解公益的价值。“回到那个问题,就是我到底要做什么?公益的目的是什么?公益的价值是什么?在我们不断提醒自己有这个维度的时候,公益伦理一定会呈现在我们眼前,行业也一定会不断地前进。”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