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开年不利!8只基金新年首周“夭折”,1000余只基金徘徊在清盘边缘

作者:赵奕 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3-01-09 18:25:38

摘要:迈入2023年,还有多只基金徘徊在清盘边缘。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尚有1000余只基金资产净值不足5000万元。整治行业乱象,尤其是“短命基”迫在眉睫。

开年不利!8只基金新年首周“夭折”,1000余只基金徘徊在清盘边缘

《华夏时报》制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耿倩 胡金华 上海报道

2023年,这些基金开年不利。Wind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至8日,共有8只(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基金惨遭清盘。其中涉及5家基金管理人,分别为中融基金、万家基金、建信基金、新华基金和富国基金。

事实上,近年来被清盘的基金数量一直维持在高位。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368只基金被清算。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基金当中,只有15只基金清盘时规模在5000万元清盘线之上,超9成基金规模全部在5000万元之下,超5成基金清盘时规模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此外,记者梳理2022年被清盘的基金发现,清盘的基金中出现了不少“短命基”,部分基金成立不满一年就进入了清算程序,甚至还有的基金仅成立21天就遭清盘。

新年首周8只基金遭清盘

1月6日,中融基金发布关于中融量化精选A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暨决议生效公告。公告显示,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3年1月5日表决通过了关于终止该产品的议案,该产品于1月6日进入清算程序,中融基金不再接受持有人提出的份额申购、赎回申请。

同日,建信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ETF也进入了清算期。

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2023年首周,市场上就有来自5家基金管理人的8只基金惨遭清盘。分别为中融量化精选、建信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ETF、万家瑞泰、新华增强、以及富国中证10年期国债ETF。

至于被清盘的原因,以上6只基金均在公告中表示,因“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进入清算程序。只有万家瑞泰A和万家瑞泰C是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

1月5日,万家基金公告称,万家瑞泰混合因规模低于5000万元而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条款进入清盘程序。公告表示,万家瑞泰混合《基金合同》要求,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截至1月4日,该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基金管理人决定依法对该基金财产进行清算并终止《基金合同》,基金最后运作日为1月4日,自1月5日起进入清算程序。

虽然只有万家瑞泰因规模低于清盘线导致“离场”,但其实,从基金规模上看,以上被清盘的其他6只基金规模均低于清盘线5000万元。其中还有5只基金规模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中融量化精选A清盘时最新规模为253万元、新华增强C清盘规模为339万元、新华增强A规模为487万元人民币。

368只基金无奈“离场”,超9成低于清盘线

拉长时间线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368只基金被清算。其中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有145只,占总体的39.4%;债券型基金排名第二,有130只,占总体的35.33%;股票型基金有78只,排名第三,占比21.2%;国际(QDII)基金、FOF基金、另类投资基金和货币市场型基金数量最少,分别有7只、5只2只和1只。

WechatIMG860.png

数据来源:Wind

从基金管理人来看,去年被清盘数量最多的基金公司为九泰基金和民生加银基金,两者在2022年均有14只基金遭清盘。此外,创金合信基金、建信基金、融通基金、银河基金以及长信基金年内被清盘的基金数量也在10只以上。

按照月份来看,12月共有56只基金遗憾“离场”,是去年清算基金最多的月份;11月份有54只基金被清盘,年内排名第二;9月和6月分别有37只和32只基金被清盘;其余月份清盘的基金数量均在30只以下。此外,2月份数量最少,为18只。

基金规模过低是清盘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022年,只有15只基金清盘时规模在5000万元清盘线之上,剩余的353只基金规模全部在5000万元之下,占比约为95.92%。其中,在低于清盘线的清盘基金中,有215只基金清盘时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占据总体数量的比例为58.42%。

“基金清盘的表面原因是规模持续所见低于合同最低限制水平导致的,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业绩不达标,导致基金净值下滑、基民赎回超出预期,最终遭到清盘。”谈及基金清盘的深层原因,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雒佑表示,尤其是2022年股债汇的行情并不算好,所以对基金的业绩造成了拖累。在收益始终不好转的情况下基民就会选择赎回,造成基金规模大幅缩减,净值也一路下滑,基金份额的持有人数量也不满足合同规定。而近几年主要是“迷你基”遭受清盘,这类基金规模不大,赎回压力大,一旦资本市场出现动荡就会造成挤兑。

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年来被清盘的基金数量一直维持在高位。雒佑称,清盘数量越来越多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在近两年波动越来越大,基民持有体验较差导致抽离资金落袋为安。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投资越来越机构化、专业化,投研实力差的基金经理很容易跑输市场,业绩不佳,从而遭到清盘。此外,这也是市场越来越有效率的体现,不断将“劣币”驱逐出市场,我国的基金市场发展越来越健康。

“短命基”频现身

此外,记者梳理2022年被清盘的基金发现,清盘的基金中出现了不少“短命基”,部分基金成立不满一年就进入了清算程序,甚至还有的基金仅成立几个月就遭清盘。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36只基金成立不足一年就遗憾“离场”,其中更是有基金成立不足一个月就被清盘。

9月2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华安安享灵活配置混合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其《基金合同》规定,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基金管理人直接终止基金合同。截至2022年9月1日,该基金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触发上述基金合同终止条件。9月1日为基金最后运作日,自9月2日起基金进入清算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华安安享C成立于8月11日,也就是说,华安安享C成立了21天就被清算了。

市场频频出现“短命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雒佑分析,有的基金公司想在一个时间段内冲规模、冲数量,以达到给市场营造公司实力强劲的形象,吸引基民投资,但是由于目的不纯,在人员配比、公司支持上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度,导致基金成立不久就被清算。同时也可能是有的基金公司在市场行情不错的时候仓忙建仓,并没有认真研究市场是否真的合适建仓,造成在“半山腰”建仓,结果出现“越买越亏”的情况,从而出现“短命基”。

以上现象往往带来不好影响。雒佑进一步表示,对资本市场来说,“短命基”的出现会造成市场波动,资金在短期内介入和撤出对各类资产的价格造成极大的影响。对基金公司来说,“短命基”对于公司业绩、实力、经理去留、稳定性等都会形成负面影响,基民的信任度也会出现下降。对基民来说,所投资的基金刚成立就被清算会对自身带来较大的投资损失,基金出清并不一定会完全弥补基民的损失。

迈入2023年,还有多只基金徘徊在清盘边缘。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尚有1000余只基金资产净值不足5000万元。整治行业乱象,尤其是“短命基”迫在眉睫。

对此,雒佑建议,从监管部门来看,不能对基金公司盲目建基置之不理,需要对基金公司的理由、行情判断、运行机制以及期限做出限制,对不符合要求、有可能破坏基民利益的基金予以反对或整改。从基金公司来看,则需要继续提升自身的投研实力,只有在绝对有把握的情况下再去建仓,这样也能避免“短命基”的出现,同时在对待每只基金的时候都应给予支持,比如老带新、销售渠道支持、推广等。从基民角度来看,则应理性投资,购买基金的时候要选择规模、基金经理或公司实力比较优秀的基金,也不能追涨杀跌,要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