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连续三天聚焦,发改委公布生态文明建设十年成绩单:GDP能耗下降了26.4%

作者:张琪 徐芸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9-25 19:58:46

摘要: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共建清洁美丽地球的实际行动,为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续三天聚焦,发改委公布生态文明建设十年成绩单:GDP能耗下降了26.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9月22日开始,连续三天国家发改委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22日,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和成效,并就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成效和目标实现、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和提高能效等内容进行了汇报和部署。

紧接着,23日,发改委先后发布《“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端》和《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构建 “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两文,介绍了我国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森林覆盖率、新能源发电量的相关数据和同比变化;24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发文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情况。这也是国家发改委本周第三次聚焦精神文明建设相关工作。

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共建清洁美丽地球的实际行动,为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间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巨大变化

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在会上介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变化有六个。首先是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十年来,持续大幅增加环保投入,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过1000亿元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保障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2012年相比,2021年全国污水处理能力增长1倍,工业固废处置量增长约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实际处理量分别增长116%和62%,自然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

据刘德春介绍,十年来,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占全球人工造林的四分之一,着力强化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021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湿地保护率达到52.65%;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8%。

此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十年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退出过剩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取缔地条钢1.4亿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1%,比2012年增加5.7个百分点;“三新”产业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17.25%;新能源产业全球领先,为全球市场提供超过70%的光伏组件。

同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也十分显著。十年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5%,比2012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比2012年下降了12.5个百分点;风光发电装机规模比2012年增长了12倍左右,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1万亿千瓦时。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十年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6.4%,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单位GDP水耗下降了4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约58%。

十年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起草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关部署,制定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方案,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共建清洁美丽地球的实际行动,国际社会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从刘德春介绍的六大变化可以看出,十年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变化显著,最大的变化则是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深入推进。

“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变化,是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生活和绿色低碳消费、办公、生产方式获得青睐,环境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污水和工业固废处置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加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蓝天和绿地变多,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郭海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外,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发展迅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高,建筑节能减排降碳水平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郭海飞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刘德春在会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工作,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求树立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资源观。

郭海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的生态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各部门持续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有关要求,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首先,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设,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努力实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2021年,我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6.8%,比2012年提高了近16个百分点。

此外,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成效突出。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力度,规范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推动废弃物“变废为宝”。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重点电器电子产品年处理量增加了7300万台,规范处理率提高了44个百分点。

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也取得积极进展。比如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完善全链条治理体系,降低塑料垃圾环境泄漏风险。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革命”,加快构建与绿色理念相适应的快递包装法律、标准和政策体系。

此外,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低碳循环观念尤为重要。刘德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需要绿色低碳循环理念,要知道这些东西用完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需要注意回收。“进一步加大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推广和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充分利用市场化和智能化手段技术,让回收变得便捷,并且有激励作用。”他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