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非凡十年|恒瑞医药: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王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9-16 19:32:12

摘要:恒瑞医药的发展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变迁的缩影。从仿制药遍布市场,到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从作坊式小药厂盛行到龙头企业规模壮大,产业集中度提升;从在国际市场寂寂无名到我国创新药国际注册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罕见病药物罕见到接连获批上市,我国“恒瑞医药”们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非凡十年|恒瑞医药:梦想照进现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瑜 于娜 北京报道

“一定要把厂子盘活,一定要走出困境。”在恒瑞医药的前身——连云港制药厂面临严重困境之际,面对全厂300多名职工焦急的面孔,厂长孙飘扬这样说道。

为了盘活药厂,他决定以开发新药为突破口。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国药厂,大多数还停留在“三大件”(紫药水、红药水和土霉素)上,孙飘扬的想法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他坚定认为,没有技术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从那时起,恒瑞医药开始啃上了“创新”这块硬骨头,并且将其刻在了企业生长的DNA里。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至今日,恒瑞医药已经成长为国内知名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造影剂及特殊输液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之一。目前,恒瑞医药有11款创新药在我国获批上市,60多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多个创新药产品实现全球同步开发……恒瑞医药步入创新药的密集收获期。

120万的“豪赌”

1990年,年仅32岁的孙飘扬临危受命担任连云港制药厂厂长。

连云港制药厂始建于1970年,经过20年发展,还仅仅是一家能生产红药水、紫药水的作坊式小厂,由于产品单一和严重老化,连云港制药厂面临着重重困境,发展步履维艰。当时全厂共有300多名职工,如果企业破产,这300多个家庭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困境。面对着一张张焦急的面孔,孙飘扬决定挑起重担。

孙飘扬195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1978年,他考入中国药科大学的药物化学专业,从此,与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孙飘扬被分配到了连云港制药厂,从技术员开始,兢兢业业埋头工作。

当决定承担厂长之职时,孙飘扬知道,不做出改变是不行的。他决定以开发新药为突破口,在产品结构上做文章。从那时起,他风风雨雨奔波于全国各有关科研单位,进行市场调研,组织新品开发,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

作为企业家,除了勤奋,还需要战略的眼光和魄力。1992年,孙飘扬做出了一个惊人举措:拿出120万元,去北京科研单位购买新药异环磷酰胺。这对于当时账面资金不到10万元的小制药厂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当时买回来的只是一个小试样品,至于工业化路线如何还是未知数,因此,对于孙飘扬和药厂而言,这是一次豪赌。

对当时的决定,他这样解释:“没有技术,命运就在别人手里。我们必须付出学费,引进、消化最终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愿望虽好,道路却难。当时全厂医药专业的本科生包括孙飘扬在内也就七八个人,加上几间简陋的小平房,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他硬是成立了自己的“药物研究所”,开启了一条自创的研发之路。

1995年,好消息传来,抗肿瘤新药异环磷酰胺经国家药政部门批准上市,从1991年至1996年间,公司又开发了十几个新产品,其中5个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产品,一些原料药也打入了欧美市场,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1996年公司销售收入一举突破亿元大关。

238亿研发投入

在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孙飘扬曾多次表示,在技术变革的大时代,创新起步较晚的中国制药企业,要想缩小与跨国制药企业的差距,必须顺应趋势,时不我待,加快提高创新药物的开发能力,创造和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创新药领域有个“三十定律”:研发一款新药至少需要10亿美元的投入、10年的研发周期和低于10%的成功率。可以说,最终能上市的新药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磨难。但是孙飘扬并不畏惧艰难。在那个生产仿制药就能赚钱的年代,他带领恒瑞医药走上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近十年,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已达238亿元。

1998年,孙飘扬确定了艾瑞昔布创新课题,在随后漫长的七年里,该课题组合成了几百个化合物,从中筛选出十几个具有良好活性的化合物进行毒理、药理等一系列的临床前研究,最后优选出艾瑞昔布,正式申报临床。

2000年,恒瑞医药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随后几年,在众多产品的推动下,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企业发展壮大了,有人说可以松口气了,但孙飘扬却不这么想。他经常对公司干部职工讲:“恒瑞人必须居安思危,要有超前的眼光,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他认为,国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当时国内化学制药行业生产的都是仿制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对跨国医药集团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国内医药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紧跟国际前沿,缩小技术上的差距,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2000年公司上市后,孙飘扬大胆决策,在上海建立了创新研究中心,并面向全球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使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此后的二十年,公司先后在连云港、上海、成都,以及美国和欧洲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目前已经打造了一支5000多人的规模化、专业化、能力全面的全球研发团队。

2011年6月,恒瑞医药投入数亿元历时14年研发的1.1类新药艾瑞昔布获得批准上市销售,标志着公司开启了成长发展的新篇章。艾瑞昔布的问世也成为中国制药工业艰难完成从仿制走向创新、从原始粗放走向内生增长的产业升级之路的标志之一。

3个梦想

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医药企业,恒瑞医药所追求的创新,也升级为面向世界的创新。

一直以来,恒瑞医药有3个梦想:高端制剂出口海外;突破性创新药在国内上市;真正意义的原研创新药在全球上市。这些梦想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路上。

2011年6月,恒瑞医药历时14年自主研发的治疗骨关节炎的1类创新药艾瑞昔布片获批上市,该产品是一种全新的、针对特定靶点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类抗炎镇痛药物,也是恒瑞医药的第一个创新药产品;2011年12月,恒瑞医药生产的抗肿瘤药伊立替康注射液成功通过美国FDA认证,成为在美国上市销售的首个中国制造的注射剂; 2019年5月,恒瑞医药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治疗用1类生物创新药、人源化PD-1单克隆抗体卡瑞利珠单抗获批上市,并于2021年成为当时在肺癌、肝癌、食管癌这三大癌种中首个可医保报销的免疫治疗药物;2022年6月,恒瑞医药潜心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瑞维鲁胺片获批上市,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型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

孙飘扬明白,只有深度接轨世界,中国自主创新才能更好获得国际认可。因此,恒瑞医药持续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截至2021年底,恒瑞医药产品已进入超过40个国家,并且还在继续加快开拓全球市场,并重点关注新兴市场。

近年来,恒瑞医药引进美国Mycovia公司、德国Novaliq公司多款创新产品,同时积极推动向海外输出创新药成果,通过与韩国、美国公司合作,公司将卡瑞利珠单抗、SHR0302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对外授权;同时,恒瑞医药已在欧美日获得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在内的20多个注册批件,提高了全球不同地区患者的药物可及性。

恒瑞医药表示,未来公司将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重,在内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将积极探索与跨国制药企业的交流合作,实现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

恒瑞医药的发展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变迁的缩影。从仿制药遍布市场,到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从作坊式小药厂盛行到龙头企业规模壮大,产业集中度提升;从在国际市场寂寂无名到我国创新药国际注册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罕见病药物罕见到接连获批上市,我国“恒瑞医药”们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