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期货期权品种数“破百”!场外衍生品规模急速增长,465家A股公司发套保公告

作者:叶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8-27 12:08:13

摘要:北京某期货高管王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由于场外衍生品业务对人才素质、产品设计能力、风险控制以及合规管控能力等要求极高,自2012年起场外衍生品业务持续发展,各行各业的现货企业通过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参与场外衍生品市场,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自身专业优势,为中小微企业做出贡献。

期货期权品种数“破百”!场外衍生品规模急速增长,465家A股公司发套保公告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8月26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2022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总资金突破1.6万亿元,总持仓突破3600万手,均创历史新高,期货期权品种数今日“破百”,达到101个。与此同时,在期货市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落地实施,这是期货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方星海称,证监会将不断完善法治和品种体系,持续提升期货市场运行质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市场监管,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场外衍生品规模急速增长

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显示,全球场外衍生品规模远高于场内衍生品,1998年以来,全球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均为场内衍生品规模的6倍以上,其中2008年-2014年,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均为场内规模的10倍以上。根据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94%参与衍生品市场交易,而这个衍生品主要是场外衍生品,包括场外期权和互换。

近年来,我国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同样发展迅速,金融机构通过为实体企业提供商品互换等场外衍生品业务,降低了企业参与衍生品市场的门槛,让更多的企业可以通过衍生品工具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得到了广大实体企业的普遍欢迎。

与此同时,伴随着参与主体越来越多样性,中国国内的场外期权规模也在增长。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风险管理公司开展的商品互换业务名义本金超过2200亿,同比增长2.1倍;场外期权业务名义本金超过6000亿,同比增长58%。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总经理杨光表示,大宗商品类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平稳,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和证券期货场外衍生品市场两大市场的体系。相较于银行间市场,证券期货场外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不过,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持仓名义金额已达2.33万亿元。

其中,证券公司2.02万亿元,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0.31万亿元。分标的资产类型来看,近年来,权益类场外衍生品规模增长较快,商品类的衍生品发展平稳。2021年底,商品类的衍生品持仓名义金额2907.10亿元。其中,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1735.44亿元,占比为59.7%;证券公司1171.66亿元,占比为40.3%。

北京某期货高管王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由于场外衍生品业务对人才素质、产品设计能力、风险控制以及合规管控能力等要求极高,自2012年起场外衍生品业务持续发展,各行各业的现货企业通过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参与场外衍生品市场,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自身专业优势,为中小微企业做出贡献。

不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李正强表示,从市场规模来看,投资者似乎更青睐金融类的衍生品的场外市场服务,对于大宗商品这一块重视的不够;所以,我们建议监管机构,能否参照对保险加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这样一个鼓励支持的方式,鼓励证券公司也来大力地开展大宗商品的场外衍生品服务,为广大的工商企业提供直接的、具体的风险管理服务。

此外,李正强称,由于目前我们分业监管的原因,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分别属于不同的监管系统和行业协会,现在我们有4个行业协会,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在场外市场的发展过程里边,监管不一致的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与此同时,对于参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实体企业来说,一定也要用正确的方法做事,对此,期货资深人士王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实体经济企业应用衍生金融产品要解决的是经营过程中资产的风险问题,因此要意识到其管理的资产不属于金融资产而是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就不能以金融资产的经营价值当作实体经济企业经营的价值。对经营资产的事实判断要真实,才能有对价值取向的正确,然后才会有工具应用的理性。

今年A股已有465家公司发套保公告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越来越大,实体企业也逐步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部分上市公司通过期货套期保值的方式,提前锁定利润,规避经营风险,进一步保障企业平稳运行。实体企业通过期现结合的模式稳定价格,抵御周期性风险。

据同花顺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46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970份关于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相关公告,涉及拟参与期货交易的资金合计已超3000亿元。其中,上半年已发布套期保值公告且涉及参与大连期货市场的上市公司有91家,同比增长50%。

不过,在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过程中,对于上市公司套保信息披露如何做到真实、准确,并且避免阶段性期货端亏损引起市场误解,是上市公司开展套保时无法回避的问题。

为解决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的管理制度定位模糊、套期会计理解不到位等问题,大商所通过挖掘高校、会计师事务所等师资力量,联合资本市场学院连续5年开展“套期会计准则及实务训练营”等专项活动,为不同领域的产业企业打造套期会计应用课程,引导上市公司提高期货业务能力。

此外,8月1日正式施行的《期货和衍生品法》也提出,国家支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国家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这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面对原材料和产品价格的波动、汇率波动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利用期货衍生品管理生产经营风险,以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稳定经营。

对此,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表示,上市公司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服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也是企业稳健经营的现实需求。受疫情和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大,公司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加上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等因素叠加影响,对公司经营业绩情况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存在一定的风险。

另外,从实践经验来看,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为企业规避价格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借助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保障企业稳定经营。对此,王勇表示,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时,也要做到制度先行,特别是管理职能制度要先行,要建立健全管理职能的制度。

王勇称,管理职能制度不能脱离企业的主营业务的管理职能,不能用金融资产的项目管理方法。在制度创设中,管理职能制度要与业务运行制度分开。管理职能不能演变为业务运行造成管理对象的消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业务运行中的套期资产虽然是非金融资产,但是涉及到的管理工具却是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工具,因而其管理又与传统工业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

套期保值业务管理要求管理职能必须是嵌入业务过程的耦合化的管理。如果做不到耦合,衍生金融业务自身的风险对象也无法发现。目前,上市公司在应用衍生金融业务方面非常地积极,《期货和衍生品法》也为企业使用衍生金融产品管理自身的经营风险提供了法律保障。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