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上半年累计创收4172亿元 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占比上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8-26 13:26:2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梦雪 冉学东 北京报道
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的披露,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绩浮出水面。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银行理财市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9.15万亿元,投资者数量达9145.40万个,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5日,已有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得到公布。那么,哪家银行理财子更赚钱?
数据显示,上半年多家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管理规模获得10%以上增长,理财子公司在全市场份额占比显著提升,达到近66%;产品类型上,虽固收类产品仍占主流,但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和占比获得一定提升。
上半年累计创收4172亿元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3.56万只,存续规模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
理财子公司为资管市场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2022年上半年,获批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再增5家,从而将总数量扩大至27家。其中,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规模达到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1.21%,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65.66%。
各家理财子公司发展如何?截至8月25日,5家理财子公司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南银理财和杭银理财的上半年业绩已经披露。
从业绩数据来看,招银理财盈利数据高居理财子公司榜首。截至2022年6月30日,招银理财实现净利润20.66亿元,营业收入31.86亿元。
从增速来看,杭银理财的表现则较为突出。2022年半年,杭银理财实现营业收入10.44亿元,净利润7.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4.08%、212.66%,为5家中唯一一家增速达到了百位数以上的理财子公司。
而平安理财净利润则是负增长,为5家中的唯一一家。数据显示,平安理财上半年净利润为3.92亿元,同比增长-52.20%,在5家理财子公司中垫底。总资产方面,则较年初仅增加了0.74亿元。
受此影响,平安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也同比下降。平安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2022年上半年,集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60.62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9.41亿元,同比下降12.3%,主要是理财业务管理费收入减少所致。
理财产品规模方面,虽各家披露的口径不一,但仍能看出多数理财子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实现了较大增长。其中南银理财、杭银理财、中邮理财三家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
具体来看,招银理财的理财产品管理规模最高,为2.88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了3.60%;中邮理财的管理规模达到9226.32亿元,其中净值型产品规模8518.16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0.96%;南银理财的管理规模近3800亿元,较2021年末增超16%;杭银理财存续的理财产品余额达3549.07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481.86亿元,增幅达15.71%。
平安银行披露的理财数据为集团口径,截至2022年6月末,集团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9472.76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8.6%,其中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产品规模9305.49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1.0%。
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占比上升
7月份以来,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信银理财、南银理财、徽银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建信理财等8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布了业务报告。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银行理财市场新发产品仍以固收类为主,占比达95.70%。这一数据从8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务报告中也得以验证,除贝莱德建信理财未配置固收类理财产品外,其余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的固收类理财产品余额占比均在85%以上,固收类产品仍占主流。
从权益类资产配置来看,除徽银理财权益类资产投资金额低于10亿元外,其余7家理财子公司穿透后的权益类资产投资金额均在20亿元以上,其中农银理财穿透后权益类资产配置金额达到了1139.79亿元,居于榜首。贝莱德建信理财权益类资产投资金额虽只有27.53亿元,但其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最高,达到了91.25%。
此外,与年初相比,多家理财子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占比也进一步上升,权益类资产配置力度加大。如农银理财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占比由5.54%增至6.36%,中邮理财由0.91%增至3.1%,南银理财由0.83%增至2.5%。
主题类理财产品也是各家理财子公司关注的重点。今年以来,养老理财、ESG主题理财产品、同业存单指数理财产品等以主题概念、主题行业为主打的理财产品逐步涌现。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共发行了17只“专精特新”主题的银行理财产品。2022年上半年共有12家理财机构推出了49只ESG主题理财产品。平安银行也在其半年报中提到,平安理财积极响应绿色发展战略,布局绿色金融和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投资,推出了行业首支日开型ESG混合类理财产品。
上半年,受到宏观市场调整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大面积破净,但从数据来看,未改变银行理财市场快速发展的趋势,多家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管理规模仍获得10%以上增长,占全市场的比例也进一步扩大到66%。
中信建投研报分析,理财子公司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一方面,是由于中小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受限后,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节奏加快;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也在加快代销理财子公司的产品。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则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金融市场波动,理财产品经历大面积破净的情况下,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管理规模及其占全市场的比例上升,一方面说明理财子公司管理机制的优势较为突出,释放出巨的大创新活力和业务动力,产品创新力度、投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市场应对能力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理财子公司目标客群可挖掘的潜力较大。
“但未来银行理财市场还主要是看三个方面的比拼,”杨海平认为,银行理财市场的未来发展重点,一是在主打固收类产品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产品的特色化、品牌化,推进投资资产的多元化;二是强化净值管理,强化客户投资全过程的沟通管理,强化运营管理的精细化;三是大财富管理概念与金融科技的进一步融合。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