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正文

中国风电巨头高光背后的隐痛:两轮抢装潮透支需求,上游产业链涨价风险加大

作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4-29 10:04:30

摘要:目前,国内五大上市风电整机企业2021年年报全部出炉,包括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电气风电、运达股份、东方电气,多数企业的营收和净利表现良好,仅金风科技的营收数据有所下降。

中国风电巨头高光背后的隐痛:两轮抢装潮透支需求,上游产业链涨价风险加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陆肖肖 北京报道

目前,国内五大上市风电整机企业2021年年报全部出炉,包括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电气风电、运达股份、东方电气,多数企业的营收和净利表现良好,仅金风科技的营收数据有所下降。

但在行业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下,也存在着陆上海上装机潮后需求被透支、整机厂商价格战加剧、产业链价格上涨、国际竞争形势复杂等行业潜在问题。在补贴全面退坡后,国内风机厂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装机潮透支行业需求

在中国减碳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的地位空前提高。从数据来看,2021年的中国风电行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风电装机再创新高,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新增装机15911台,容量5592万千瓦,同比增长2.7%;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4144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74.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448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25.9%。

总体来看,2020年的陆上风电装机潮和2021年的海上风电装机潮,都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当年的企业业绩,也透支了部分市场需求。作为风电行业的龙头企业,金风科技业绩表现代表着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其去年营收505.70亿元,同比下降10.1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87亿元,同比下降9.13%。其他头部整机厂商的营收数据相对好看,东方电气、明阳智能、电气风电、运达股份的营收分别上涨了29.02%、20.93%、15.89%和39.75%。

为什么销售收入出现下滑呢?对此,金风科技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马金儒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2020年是陆上抢装的最后一年,使得2020年的并网装机容量达到了历史最高,2021年陆上进入平价第一年,并网装机容量下降34%,同时机组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不利的情况下,公司积极拓展市场,收入略有下降,同时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净利润上升17%。

净利润方面,五家整机厂商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明阳智能和运达股份的表现最为突出。2021年,明阳智能净利润为31.01亿元,同比增长125.69%;运达股份净利润为4.90亿元,同比增长183.13%。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电气风电的净利同比分别增长了16.65%、22.93%和21.68%。

但对于后续2022年的企业发展情况,部分企业的信心并不十分充足。对于2022年的营业收入能否保持稳定增长的问题,电气风电董事长金孝龙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经过2020年陆上风机和2021年海上风机的装机高峰,以及受2021年海上项目招标量下降的影响,预计2022年相对2021年的出货量会有所下降。一季度的疫情暂时对公司生产经营没有影响。

企业面临上游产业链涨价风险

从2022年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间的价格战不断,风机价格屡创新低,也限制了未来企业的盈利能力。

电气风电表示,在国家补贴全面退出后,陆上风机降价趋势不见减缓,海上风机价格也可能持续走低。同时供应链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快速上涨态势,且存在继续涨价的风险。在市场风机售价下降以及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双重压力下,风电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大基地风电项目中,我们第一个面临的挑战就是,在陆上风电建设中,风机设备价格已经从十年前的6000元降到了现在的2000元。在这样大幅度的降价的同时,如何避免恶性竞争,不打价格战,并且持续保持让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制造商有一定的盈利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下游风机价格不断压低的情况下,让企业更为担心的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提升,上游供应链大幅提价的风险在加大,过度的竞争让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压力。

运达股份表示,若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大幅提价,将降低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另外,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性大,若未来延续上涨趋势,将对风电机组制造商采购成本造成较大的压力。

电气风电也提到,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处于高位运行,下游行业面临着较高的成本压力。公司产品涉及的主要原材料铜、碳钢、硅钢涨幅均超40%左右,对成本控制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公司将紧密跟踪原材料动态,适时通过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锁定相关核心零部件价格。

国际竞争形势日趋复杂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条涵盖风电开发建设、设备制造、技术研发、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成熟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随着产业升级,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数据,2021年,7家整机制造企业分别向13个国家出口了风电机组,中国向海外出口风电机组886台,容量为3268MW,同比上涨175.2%;截至2021年底,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已出口的风电机组共计3614台,累计容量达到9642MW。

但在疫情的影响下,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订单大量在海外的风电企业也受到了影响。身为国际产业链的一环,中国企业的生产受到国际供应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芯片短缺等影响着企业的生产供应。在市场侧,中国风电企业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竞争形势。

明阳智能表示,公司已成立了专门负责海外市场的业务部门,旨在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尝试各类风机出海相关业务模式。近年来,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复杂,叠加全球新冠疫情的反复,给海外业务的拓展带来了较大难度。另一方面,海外风电开发中的商务环境与国内相差较大,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综上来看,海外市场的拓展进度也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电气风电则更加担心来自供应链方面的风险,其财报中指出,从全行业层面来看,芯片及部分大宗原材料仍然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国际关系与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化使该类原材料采购周期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可能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除此之外,海运价格、国外复杂的环境等都深刻影响着风电企业的海外境遇。一位长期在海外的风电从业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全球海运价格飞涨的情况下,风电企业所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最严重的时候,很多船在港口等待进港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比路上的时间还要长,企业运输成本大增。国外的资源运输、物流吊装等资源有限,需要提前很久来准备。另外,很多国家的财务、税务、法务等各方面体系不同于国内,一些国家的复杂程度特别高,在项目融资、货币结算、结款方式等方面,企业都要重新适应。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