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守护与被守护的双向奔赴,他们筑起战疫最强“堡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4-22 19:23:38
南翔镇残联12位工作人员成为镇防控办医疗组志愿者,24小时日夜坚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上海疫情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疫情之下,有一批特殊群体,他们无法走动、无法发声,还要为即将断供的护理用品、辅具配件发愁——他们就是一批脊髓损伤患者和听障患者残疾人。一旦尿垫、纸尿裤、导尿管等护理用品断供,将引发残疾人皮肤红肿、破皮、生褥疮、排尿困难等危险;一旦助听器电池没电,听障患者将陷入完全寂静的世界。
为了解决这个群体的实际困难,上海市残联先后制定实施了12项防控通知要求或工作提示,并与卫健委、民政等单位加强协调,建立起直报沟通渠道,及时解决疫情之下的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据记者了解,上海共有持证残疾人近60万人,如何解决他们的困难,考验着疫情防控的精细化程度。
残疾人志愿者为抗疫“尽我所能”
疫情下的上海好似被按下了暂停键,街边的餐厅落下了门帘,原本热闹的商场也再无身影驻足,宽阔的城市街道上偶有车辆疾驰而过。
为了快速切断疫情传播链,封控管理之下,上海各大社区、隔离点、医院等迅速成为战疫的前沿阵地。面对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有一批人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早日战胜疫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继续负重前行。其中,有一群特殊的“逆行者”:这支队伍中,有腿脚不便的肢体残疾人,有聋哑人,还有血友病患者。他们各自都克服了自身的困难,一心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助力抗疫,共同守护家园。
“阳光轮椅女侠”潘静在登记、核实核酸检测人员名单
在普陀区,有一名特殊的志愿者潘静,她有时穿着“小蓝”在小区分发抗原试剂;有时穿着“大白”在楼栋登记核酸检测人员名单……小区居民亲切称她为“阳光轮椅女侠”。没错,她是一位志愿者,也是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士。
3月以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3月底,当看到小区招募志愿者消息时,潘静第一时间响应、要求加入。
潘静居住的小区是一个大型社区,有四千多居民。潘静说:“不少志愿者忙前忙后搬运物资、分拣快递,他们一工作就是一天。我一直在申请能不能做一些文职工作,我如果能帮到他们,为社区居民出份力,多做一样活,他们就能多休息一分钟。”
“你不要来,疫情严重,你在家里保护好自己”“我们有不少志愿者报名了,人手够的”……由于她的特殊身份,潘静的数次申请,被居委会“无情”拒绝了。
直到4月3日,潘静的“志愿者梦”迎来了转机。当天,小区需要分发抗原检测试剂,由于小区较大,单靠走路,志愿者会比较辛苦。于是,居委会在群里询问谁有电动车时,潘静立刻回复“我有电动车,我可以一起派发。”为了打消居委的疑虑,她同时转发了日常使用电动车的视频,试图增加说服力。当居委会再次拒绝时,潘静认真地说:“你让我试试吧,我也想出一份力。”
就这样,在潘静的不断努力下,居委会终于松口了,她也终于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并出色地完成了抗原检测试剂派发任务。“感谢居委会对我的认可。”潘静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她说,将继续与小区其他志愿者并肩抗疫,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力量。
在上海四川北路吉祥里居委是一片老式居民区,整个居委共有1026户,人员构成复杂,60%以上是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0多人。
张淳是这个居委的居委会主任,这些天,他一直奔走在弄堂小区之间,了解居民的需求,对于家中有老年人的,他更要格外关照几句。因儿时脊柱压迫神经,张淳患有马蹄内翻足,走路多了就会出现肿胀。但最近,他每天的步行数都在2万左右,和来自虹口区残疾人协会的志愿者们一起,将检测试剂送到每一户居民家中。
因为疫情,让原本不认识的残健志愿者们拧成一股绳,共同守护上海这座城市。他们期望,疫情早消散,迎来春色换人间。
多举措全力保障残疾人生活
这群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特殊群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同样被众人守护着。
疫情期间,徐汇区残联工作人员张汇在脊髓损伤患者微信群中发现,有一名伤友反映“什么时候才会解封呢?我的尿片大概还能维持两周吧。不知道二季度的尿片能不能按时收到?”随后,其他伤友们也都纷纷表示每天需要使用的护理用品库存不多了。
张汇见后立即在微信群中回应:“大家放心,我们来协调,会竭尽全力做好保供工作。”
给伤友们吃上了“定心丸”之后,张汇却需要面对一个又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困难!满载护理用品的大货车拥堵在进入上海的高速公路上,供应商员工因疫情封控力量不足,物流企业订单暴涨应接不暇……为此,她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在市残联、供应商、物流平台、街镇居委的共同努力下,从4月11日起7845件护理用品开始陆续配送至全区157名伤友手中。收到护理用品的伤友们纷纷在微信群中为张汇点赞,她却说:“这次疫情,我虽然没有穿上‘大白’支援一线,但是在协调处理12345市民热线,为大家解决生活急需,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是我的职责和任务。”
而这样的温暖瞬间,上海时刻都在上演。
志愿者们在深夜派发物资
家住嘉定区南翔镇的王女士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士,当城市按下“暂停键”时,她无法进行血液透析,在最无助的时候,她的家人求助居委,居委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南翔镇防控办医疗组,得知情况后,镇防控办医疗组立马安排志愿者,在经过消杀、做好防护后,志愿者往返接送王女士前往同济医院进行透析。处处细节,让王女士感到非常温暖。
对血透患者而言,医院的透析室是他们延续生命的地方,而志愿者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据记者了解,封控期间,为保障居民就医,南翔镇残联12位工作人员成为镇防控办医疗组志愿者,24小时日夜坚守,从不停歇,全力守护居民健康。
“我的助听器电池没电了怎么办?”家住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街道江南一村的周女士虽是一位听力一级残疾人,但疫情期间仍坚持为小区提供志愿服务,4月14日,她发现助听器电池没有了,十分着急,急忙向残联求助。
徐汇区残联的工作人员收到求助后,分头行动,帮忙采购。但是助听器电池不是普通商品,附近超市、药店都没有。好在这时助听器供应商传来了好消息,西万拓听力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表示可以免费为残疾人提供一些不同型号的助听器电池,徐汇区残联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安排闪送,以最快的速度顺利拿到电池。
记者从上海残联了解到,就在近日,上海市残联先后制定实施了12项防控通知要求或工作提示,并与卫健委、民政等单位加强协调,建立起直报沟通渠道,及时解决疫情之下的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为及时响应残疾人需求,根据市残联相关规定,凡涉及防疫工作的残疾人诉求,按“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第一时间交属地办理、第一时间向信访人反馈”的原则办理,对残疾人来电来信采取“先行办理、后补工单”的办法,保证处置效率。此外,上海市残联向社会公布24小时信访咨询电话12385、63211941,在全市封控中安排专人坚持落实全天候值守。
下一步,上海市残联将加强对新冠肺炎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中的残疾人在隔离救治中遭遇沟通、照料等困难的预判,抓紧制定工作预案或工作指引,同时,加强与属地党委政府、电商平台等沟通协商,加大对残疾人主副食品、必要药品、辅助器具等保供保障力度,确保残疾人基本生活等。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