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央企首季“开门红”:实现营收9万亿元,近六成央企净利润两位数增长

作者:张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4-20 20:45:38

摘要:彭华岗19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4723.3亿元,同比增长13.7%,近六成企业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179.3亿元,同比增长14.6%。

央企首季“开门红”:实现营收9万亿元,近六成央企净利润两位数增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央企一季度成绩单正式公布。

4月19日,国资委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出席介绍2022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据彭华岗介绍,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4723.3亿元,同比增长13.7%,近六成企业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两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企一季度营收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营收总数、利润总额等重要指标都有两位数增长,说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央企在社会责任方面承担着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重任。按照产业规律,央企在对产业链的稳定和拉动贡献明显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服务和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企纾困。”

高级经济师、产业经济专家邓之东对本报记者表示:“央企一季度开门红,为我国2022年整体发展目标达成开了个好头,同时也表明央企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力、风险控制力稳步提升,创收能力持续增强,为我国2022年整体增长目标达成奠定坚实基础。”

央企实现首季“开门红”

彭华岗19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4723.3亿元,同比增长13.7%,近六成企业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179.3亿元,同比增长14.6%。

其中,一季度中央企业上交税费7348亿元,同比增长20.9%,明显高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一季度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514.2亿元,同比增长18.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6.8%,与去年同期持平,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72.7万元/人,同比增长13%;3月末中央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65%,控制在年初确定目标内。

此外,工业企业增长突出。一季度中央企业原油产量、成品油销量、发售电量、原煤产量、钢材销量、造船完工量等实物指标均实现了同比增长。中央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2984.7亿元,同比增长23.7%,高于中央企业整体增速10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两利四率’指标,围绕‘两增一控三提高’目标,突出抓好稳增长、防风险,扎实做好抓改革、促创新、强党建各项工作。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运行质量持续改善,工业企业增长突出,社会贡献进一步彰显,经济运行实现稳健良好开局。”彭华岗在发布会上指出。

下一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中央企业的全面领导,抓实抓细提质增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促进风险防控各项措施落地,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高质收官,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央企一季度‘开门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三大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为我国2022年整体发展目标达成开了个好头,同时也表明央企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力、风险控制力稳步提升,创收能力持续增强,为我国2022年整体增长目标达成奠定坚实基础。”邓之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关于央企三大指标效益增长良好的主要原因,邓之东认为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拉动。一季度国内市场需求强势复苏,对外贸易逐渐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内外需快速增长,市场整体表现较为强劲;二是政策引导推动。一季度疫情整体趋缓,政策限制措施减弱,政府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和惠企措施,积极帮助央企化解内外风险因素;三是央企积极行动。近年来央企深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稳定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应对内外外不确定性风险冲击能力增强。

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会上,国资委还为推动进一步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明确了方向。

彭华岗表示,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将开展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主要着力包括整合资源进一步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做强做优,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常态化召开业绩说明会等。

彭华岗提到,专项行动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推动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内强质地、外塑形象,争做资本市场主业突出、优强发展、治理完善、诚信经营的表率。重点工作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推动中央企业统筹好未上市和已上市的资源,通过整合资源,进一步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做强做优;二是支持具备条件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引入积极股东完善治理,科学界定上市公司治理相关方的权责,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三是深化提质增效,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统筹运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以及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政策,强化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四是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常态化召开业绩说明会,增进上市公司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

“一季度央企的经济运行,体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投,深化混改,优化股权结构,提高法人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引导更多优质资产进入上市公司,持续优化上市资产运营质量和产业布局。另外,加强信息披露,注重市值管理,增强投资者认同感。”

宋嘉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企一季度营收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营收总数、利润总额等重要指标都有两位数增长,说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央企在社会责任方面承担着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重任。按照产业规律,央企在对产业链的稳定和拉动贡献明显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服务和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企纾困。”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