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业绩承压资本充足率下降,辽宁省内5家城商行将获135亿元“补血”

作者:卢梦雪 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4-14 20:49:02

摘要:4月14日,辽宁省将发行135亿元专项债,用于补充省内5家城商行资本金,这也意味着2022年度首笔地方政府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券即将发行。

业绩承压资本充足率下降,辽宁省内5家城商行将获135亿元“补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梦雪 冉学东 北京报道

4月14日,辽宁省将发行135亿元专项债,用于补充省内5家城商行资本金,这也意味着2022年度首笔地方政府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券即将发行。

根据发行方案,本期中小银行专项债使用“间接入股”的方式,即通过辽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辽宁金控)将债券资金间接注入丹东银行、营口银行、阜新银行、朝阳银行、葫芦岛银行等5家银行。

观察发现,上述五家城商行最近一期财务数据的净利润均呈现负增长,其中葫芦岛银行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7.12%,为五家城商行中最大跌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除丹东银行和营口银行小幅微增外,其他三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均下降。

资本补充压力大

日前,中国债券信息网日前公布的文件显示,辽宁省将于4月14日发行135亿元专项债,用于补充省内5家银行资本金,此次是辽宁省第三次发行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也是2022年度首笔地方政府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券。

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主要通过平台公司间接入股和可转股协议条款两条路径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与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其他资本补充工具不同,此类方式募集的资金,可直接补充中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此前,辽宁省分别于2021年5月、9月发行了两次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募集资金分别为100亿元、96亿元,均通过辽宁金控“间接入股”的方式发行。

根据发行方案,本期中小银行专项债同样以“间接入股注资”方式,即通过辽宁金控将债券资金间接注入丹东银行、营口银行、阜新银行、朝阳银行、葫芦岛银行等5家银行,注资额分别为20亿元、30亿元、30亿元、25亿元、30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辽宁金融控股集团成立于2019年12月18日,唯一股东是辽宁省财政厅,注册资本200亿元,下有辽宁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辽宁省融资担保集团、辽宁金融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辽沈银行,均为100%控股。

“相较于可转股协议条款方式,辽宁省采用的间接入股方式,能够直接作用于核心一级资本,直接作用于股权结构,对于清理问题股东及配套的机制改革有更大的推动力。就向社会各界传递政府推动本地中小银行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而言,间接入股方式的信号意义也相对更强。”4月14日,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

《华夏时报》记者观察发现,上述五家城商行财务数据披露进度不一,但最近一期财务数据的净利润均呈现负增长。葫芦岛银行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7.12%,为五家城商行中最大跌幅。

具体来看,丹东银行2021年三季报显示,该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1.39%;营口银行2020年三季报显示,该行净利润同比增长-48.30%;阜新银行2020年报显示,该行净利润同比增长-95.57%;朝阳银行2020年报显示,该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6.51%;葫芦岛银行2020年报显示,该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37.12%。

资本充足率水平也不太乐观。观察发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除丹东银行和营口银行小幅微增外,其他三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均下降,其中葫芦岛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幅度最大,达8.08%。

具体来看,丹东银行2021年三季报显示,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增长0.52%;营口银行2020年三季报显示,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增长0.13%;阜新银行2020年报显示,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增长-0.02%;朝阳银行2021年中报显示,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增长-0.18%;葫芦岛银行2020年报显示,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增长-8.08%。

中小银行成发债主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6.84%、13.40%、12.96%、12.46%,中小银行相对于其他类型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偏弱,资本补充渠道相对狭窄,资本补充压力较大。

一般来讲,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在内源性资本补充方面,商业银行通过留存利润以补充资本,就是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

外源性资本补充方面,包括IPO、定增、优先股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中小银行专项债、应急可转债与其他一级资本债等。

去年1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评价显示,商业银行外源资本补充能力逐步提升。2020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商行、城区农商行、县域农商行通过普通股、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外源渠道募集总金额占总资本净额的平均比重分别为7.18%、9.81%、6.30%、2.17%。

今年以来,银行发债规模进一步扩大,据Choice统计,截至4月10日,年内商业银行合计发行各类金融债券711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5.53%。从发债主体来看,中小银行是发行的主体力量,发债数量也明显增加。

杨海平表示,中小银行发债的目的不外乎是两个方面:一是补充资本,这类债券主要是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二是补充资金,调节负债结构和成本,支持特定的重点领域。这类债券主要包括小微金融债、绿色金融债、三农金融债等。

“中小银行成为发债主力,证明中小银行利用金融市场补充资本、调节负债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的意识增强,但同时也说明,中小银行资本和资金两方面的约束依然是突出的。”杨海平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