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大跃进的隐忧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27 11:51:17

摘要:未来是否商业银行亲自下场去做投资呢,在笔者看来,这样更加危险。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大跃进的隐忧

冉学东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此前依靠投资和外贸,向消费和服务的转型,随着居民财富资产的大幅度的增长,现在的商业银行都在从批发业务向零售业务转型,从利息业务向中间业务转型,其中大财富战略是一个核心。

商业银行围绕私人客户财富的增长,提供各种保值增值服务,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这项业务是收费业务,不用占用风险资本,当然这也同时需要健全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的支撑。

目前财富管理的佼佼者当是招商银行,该行出生时的基因就是带有浓厚的零售色彩,对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自然是志在必得,去年招行在财富管理方面取得的战绩可谓“惊人”。

去年招行大财富管理收入达521.30亿元,增长33.91%,在营业净收入中的占比接近16%,并带动整体非息收入的较快增长。财富管理收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财富管理、资管以及托管业务收入。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为358.41亿元,较2020年增长29.00%;资产管理手续费及佣金为108.56亿元,较2020年增长57.52%;托管业务佣金为54.33亿元,较2020年增长27.75%。

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达122064户,较上年末增长22.09%,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为33939.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32%,规模稳居行业第一。

资管业务总规模为4.3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2%。托管资产余额19.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5%,余额继续保持国内托管行业第二,增量居国内托管行业第一。

财富管理方面,几乎所有的指标都在2成以上,增速之快,令人咋舌。原因除了招商银行自身在财富管理方面雄厚的基础,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以及政策和管理构架方面的倾斜等因素外,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可能更加重要。

首先最近几年我国的货币政策都是相对宽松的,货币发行增量持续高增长,增速均在8.5%左右,这个增速一方面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房地产等资产的过分膨胀,投资基数仍然居高不下,利率过低,再加上经济增速持续下行,投资收益率下降,导致不论是企业和个人投资意愿较低,资金淤积到银行业。

另外,这几年的政策也是支持存款多增的,由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为硬任务,而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过高又抬高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所以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首先要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去年央行出台存款定价方式的转变,从过去的乘数由现行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及不同类型存款,分别设置不同的最高加点上限,这次定价方式的调整,降低了存款的利息,当时许多人预测未来存款的增速会降低,甚至减少,但最终正好相反,存款增速更快了。

原因是尽管存款利率下降了,但是近几年居民传统的几个投资渠道都出现了大量的风险,比如房地产、信托、股权私募、基金、股市等,包括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此前保本保收益的产品,现在就面临较大的亏损风险,比如最近随着资本的大幅调整,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净值回撤。许多暴雷的产品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最后看来看去,还是不能追求一夜暴富的横财,银行存款尽管利息很低,但最终能保本,总比本息归零要好,所以今年以来居民存款再次大幅走高。

而存款才是财富管理的基石。

这里其实存在一个悖论,居民存款之所以高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在公开市场做投资的时候,没有赚到钱,或者没有希望赚到钱,然后给商业银行做财富管理。

他们把自己的钱以存款的形式给了银行做财富管理,目的是保值增值的,而商业银行也跟其他机构或者散户一样,想要实现保值增值,必须将这些资金投资的公开市场去,比如股市、房地产市场、债市、信托等等,如果这些市场未来风险一样大,那么总的来讲,商业银行也没什么高招,大盘下跌,能赚钱的没几个。

在所有金融机构里,至少在权益类的投资能力中,目前商业银行都是垫底的,很难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由此看来,财富管理的急剧膨胀,只是以另一种形式,把风险转嫁给了银行。

当然,银行在这方面有清醒的认识,

田惠宇在最近的业绩发布会上坦言,招行离真正的财富管理机构还有很远距离。“招行大财富管理3.0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都需要有点耐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招行还是销售机构,能力和优势主要体现在渠道方面,不是体现在投研和资产配置方面。如果投研和资产配置的能力上不去,还不敢拍胸脯说我们就是很牛的财富管理机构。”他说。招行会在其他的产品上坚持低波动性,同时也为一部分客户进行逆周期配置。

其实商业银行目前所谓的财富管理,只是产品的代销而已,利用的是网点和客户基础,价值不是很高,当然也很能赚钱,赚钱的逻辑只是商业银行垄断性的拥有这么多存款客户,财富管理的精髓——资产配置,则付之阙如。

未来是否商业银行亲自下场去做投资呢,在笔者看来,这样更加危险,这让笔者想起来前几年蓬勃发展的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这个行业也在那一轮货币宽松中,规模急剧扩张,动辄就是几千亿元的规模,但主要还是产品销售。后来他们看到机构投资者赚钱那么容易那么丰厚,心动了,纷纷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亲自去看项目,做直接股权投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纷纷暴雷,投资者血本无归,热热闹闹的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颜面扫地,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动摇,现在还在低谷挣扎。

但愿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从业者不要步他们的后尘。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