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一个月3提“央企原创”,国资委将打造央企原创技术策源地

作者:张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26 14:14:24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企原创的重要性体现在央企本身就是‘国之重器’,是稳定国民经济最核心的力量。央企实现了积极创新,对于稳定国民经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一个月3提“央企原创”,国资委将打造央企原创技术策源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当今世界,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央企承担的使命也日益重要,加强创新技术研究成为了央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座谈会强调,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技术策源地。

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努力找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方法路径,将需求牵引作为根本出发点,将能力建设作为关键发力点,将资源协同作为重要着力点,将政策保障作为基本支撑点,推动中央企业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技术策源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企原创的重要性体现在央企本身就是‘国之重器’,是稳定国民经济最核心的力量。央企实现了积极创新,对于稳定国民经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数字化领域专家、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央企事关国计民生,因此,加强基础研究也应是央企的重要主业,事关经济稳定大局和发展方向,是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支柱砥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事实上,3月以来国家已经多次提及打造央企原创技术策源地。

3月1日,科技部、国资委举行会商会议暨共同培育建设科技领军企业工作座谈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强调,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把准战略方向,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原创技术供给,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对此,袁帅对本报记者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央企事关国计民生,因此,加强基础研究也应是央企的重要主业,事关经济稳定大局和发展方向,是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支柱砥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加速推进高端新材料、新能源等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这就要求中央企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

人才是核心

记者从国资委处获悉,多数央企已经在之前发布的工作会议报告中,对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在工作会议报告中表示,落实第六届科技创新大会工作部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加大科研资金投入,紧密加强与高等院校等机构合作,更好发挥3家国家级实验室作用,努力培养院士大师等科技领军人才;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攻克科技难关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聚社会创新资源集团先进制造业各领域要加强与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形成有效合作模式;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全面落实“十四五”科技总体规划,加快建立科技人员收入与价值贡献挂钩、科技创新投入与金融资本融合、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市场对接的有效机制,让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让创新智慧竞相迸发,让创新氛围蔚然成风。

打造央企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战略部署内容很多,那么,强化央企创新的核心是什么?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多位专家认为,打造央企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核心是人才。袁帅对本报记者表示:“打造央企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核心是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创新必须靠人才。”袁帅提到,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根基,要想真正做到各领域腾飞,必须在科创方面自立自强,央企要发挥其企业和产业的沃土优势,加大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对于央企打造创新策源地的核心,王鹏围绕着人才提出了三点:一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如何用灵活的机制让科研人员去转化;三是一系列的投入,科研方面有效投入可以使得人才能够能更有效的利用和转化。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