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增8+150!张文宏解读新版诊疗方案:目前为止最科学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17 18:25:1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3月17日上午,上海举行了第125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健委通报,2022年3月16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0例,其中1例确诊病例和69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为外省返沪人员协查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6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截至3月17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15786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14255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44041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42430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根据流调和风险评估,我们对多个区域人员进行了筛查,除了已报告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外,目前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上海一地降为低风险地区
邬惊雷表示,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自2022年3月18日0时起,将嘉定区马陆镇宝安公路3705弄1号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近期,由于受疫情影响,上海不少医疗机构根据防控要求,有些是院区,有些是一栋楼实行闭环管理,开展疫情相关风险排查,给患者就诊带来一些不便。对此,邬惊雷表示,为了方便市民看病就医,市卫健委汇总了全市二级综合医院以上医疗机构的院区、门急诊等闭环管理的相关信息,每天早上通过“健康上海12320”微信公众号推送,请大家多加关注。
邬惊雷强调,这个信息可能会有滞后,也希望大家除了关注“健康上海12320”外,大家也可通过网络、电话等平台,或相关医疗机构微信公众号查看公告信息,确认医疗机构的实际服务情况。此外,许多医院开设了互联网医院,也鼓励大家,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线上咨询、问诊、复诊,方便大家看病就医。
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感染者破千,防疫策略再次调整。在3月16日召开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将对已划定的重点区域内人员进行48小时内2次核酸筛查,不采取“2+12”措施,各区不得擅自加码。
那么本次上海网格化筛查重点区域怎么划定?这一轮48小时做完两次核酸之后还需要做吗?
对此,在17日的发布会上,邬惊雷介绍,重点区域是以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出现病例和感染者的情况,及其在区域、单位、人群中聚集和分布特点,结合考虑区域内人口密度、社会特征、经济活动特点等综合因素确定。本次原则上以街道(乡镇)为筛查单元,划定重点筛查区域范围。
“此轮48小时做完两次核酸后,将根据筛查结果,综合研判筛查区域内的人群感染风险以及是否有扩散传播风险可能,等核查结果出来以后,根据该区域筛查出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多还是少,年龄分布、人群分布等,特别是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看看扩散传播风险的可能,动态调整下一步疫情控制措施。”邬惊雷如是说。
新版诊疗方案“最科学”
3月15日夜,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下称《方案》),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介绍,从第一版到第九版迄今为止,从对新冠病毒一无所知,最早诊疗方案都是凭医学方面的经验制定,随着科学证据越来越多,最终《诊疗方案》必须完全基于科学制定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比如出院后的管理,隔离14天还是21天?当然,一般认为隔离越久越安全,但是制定出院后管理这方面的方案我们要进行科学制定。现在定下来7天,7天必须有充足科学依据,当病毒载量到了一定低程度以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居家7天再做一次核酸检测符合病毒很低的水平就可以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以前出院到隔离点待两个礼拜,现在改成出院居家监测7天再做核酸,这是一次大调整,科学依据要通过足够科学数据来保证。”张文宏表示。
针对CT值,张文宏表示:“现在看到病毒许多人以为CT值越低越好,其实这不科学。有些患者4个月不转阴,是不是要在定点医院隔离4个月?显然是不对的,我们要给最科学的核酸出院标准。”
是不是当核酸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出院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什么样的水平能让风险足够低?我们能够忍受最少最短的隔离天数?对此,张文宏介绍,新版《诊疗方案》基于国际连续两年多的抗疫,做了大量科学研究,制定标准。标准调低,意味着患者在医院不会隔离非常久,出院可以提早了。
“现在上海新冠肺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是15天,调整后,可能降低到10天,以前还要隔离两周,现在可以居家。对于被隔离的人、被隔离的家庭,感受度会出现非常大的改变。这也是专业医生拍手叫好,同时又对整个社会不增加防控的风险的科学调整。”
21日起上海入境国际航班将分流至12个城市
记者了解到,在全球疫情大暴发之下,为保障国际通道的顺畅,上海的外防输入压力十分巨大。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保障了全国近1/2的出入境航空物资运输、近1/3的出入境航班起落,以及近30%的进口冷链食品。
记者了解到,尽管新冠疫情阻断了大量国际间运输通道,但在2021年,上海机场货邮吞吐量仍然刷新了记录,达到436.6万吨,同比增长8.47%,其中浦东机场398.26万吨,同比增长8.03%;虹桥机场38.34万吨,同比增长13.23%。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
如此大的运输量也为上海外防输入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近日,上海公布近期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的病毒污染环境,由于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导致传播。”为了缓解上海的压力,3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研究决定,自3月21日至5月1日期间,国航、东航、上海航、吉祥航、春秋航等5家航空公司22条航线,共计106班航班,入境点将由上海浦东机场调至成都、大连、福州、杭州、济南、昆明、南昌、宁波、厦门、太原、长沙、重庆等12个口岸机场。
就此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多家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因为最后分流还有变数,目前无法对外公告。吉祥航空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变动通知,如果确定将会发布公告。东方航空则已经对外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国际航班国内入境点航班计划的通告》,其工作人员表示,中国东航客服会在对应航班起飞前两天,通过电话方式联系旅客,确认出行情况,并告知乘机和入境有关防疫政策。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