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只理财产品“破净”,理财子们密集公告安抚投资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梦雪 冉学东 北京报道
受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调整的影响,多家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出现负收益,截至3月15日,银行理财市场1855只产品“破净”。
受此影响,近日,建信理财、中邮理财、工银理财、华夏理财、浦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及文章,针对近期震荡行情下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安抚投资者情绪。
3月16日,相关专家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轮多只理财产品净值下跌,能让投资者真正意识到要打破刚性兑付,自负盈亏。在这一阶段,商业银行、理财公司等市场主体,要勇于承担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的主要责任和主要工作。
1855只产品“破净”
“之前只用担心卖不出去,现在不仅卖不出去,还得处理投诉。”
基金经理月月(化名)向本报记者表示,近期市场行情不好,理财产品售卖指标达不到,而且因为很多投资者出现了亏损,投诉量大增。
相比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日子更不好过。
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剔除半年内无净值的产品后,银行理财市场共有超2.88万只理财产品,其中1855只产品“破净”,占比6.44%。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注意到,近期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诉量也在增多。
3月11日,一投资者投诉称,他在建设银行购买的“安鑫最低持有270天固收类产品(代销建信理财)”近期在接连亏损。该投资者质问道“一句银行投资有风险就能掩盖?难道银行没有监督防范的义务?明明是低风险的,按说收益少一些事很正常的事,但每天亏损本金银行是不是有责任? ”
记者注意到,上述“安鑫”产品是一款固收类产品,风险等级为R2较低风险,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77%。该投资者2021年12月27日购买以来,该产品单位净值均处于1.1232以上,该投资者购买10万元,持有以来累计参考盈亏为7.63,投资收益为正,但收益较低。
建设银行回应上述投资者称,该产品近期产品净值出现波动,主要原因是债券市场整体经历较大幅度调整,债券类资产相对于股票和金融衍生品具有波动小、现金流稳定的特点,适合长期持有,建议投资者适当拉长持有期限。
此位投资者只是一个缩影,市场震荡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及投资者预期甚至出现亏损,相比固收类产品,混合类、权益类产品的亏损情况更为明显。而由于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保本”的印象尚未完全打破,显然对银行理财亏损的容忍度更低,银行投诉量大增。
3月16日,包括建信理财、中邮理财、工银理财、浦银理财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华夏理财、浦银理财、交银理财等理财子则发布了关于净值回撤的解读,针对近期震荡行情下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安抚投资者情绪。
浦银理财在公告中表示,“产品的净值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和回撤,我们对您的不安和担忧感同身受,再次深表歉意。”
建信理财致信投资者称,国际市场近期的大幅波动对其部分产品带来了短期影响,但并不改变优盾企业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投资策略仍将以固收为主,多元、分散配置。
中邮理财也致信投资者称,短期波动是正常现象,建议用更多耐心坚持长期持有。
工银理财则在平台表示,震荡行情下需理性看待产品净值波动。
华夏理财提醒投资者,净值下跌投资者不一定亏损。理财产品的净值随所投资的投资品价格变化而变化,可以理解成“浮亏”或“浮盈”,只有在投资者赎回或产品到期时才会真正变成实质性的亏损或盈利。
风物长宜放眼量
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涉及理财类业务投诉3802件,占投诉总量的4.2%,为信用卡、贷款业务之后,银行业的第三大被投诉业务。
几家理财子均在公告中分析了近期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原因,经本报记者梳理,主要为国内外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共振调整的影响。
工银理财分析称,由于全球流动性趋于紧张、俄乌地缘冲突突发、世界经济前景仍不明朗等国际环境和突发事件带来的外生冲击为此轮调整的主要原因。
中邮理财则分析称,外部环境加上国内无风险收益率上行,对A股特别是两高板块形成估值调整压力;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披露,部分企业盈利增速不及预期等内部原因造成权益市场调整。而降息、LPR压缩、春节前央行连续大规模OMO(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呵护流动性平稳跨年,2月以专项债超量发行、1月社融超预期投放以及全国范围内房地产政策的明显放松等原因则造成了国内债券市场波动显著增加,债券收益率向上调整。
展望后市,浦银理财认为,近期股债双杀,深度回调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
建信理财称,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市场悲观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经过三个月的调整,A股市场性价比逐渐显现、国内稳增长政策效果预计将逐步显现。未来的投资策略仍将以固收为主,多元、分散配置。
工银理财的产品也以固收类为主,该行表示,在及时调整策略,如调整债券组合久期、加强市场分析研判、根据市场形势灵活调整股票仓位等。
中邮理财则分析,债券市场在全年宽信用、稳增长的主线下,收益率将可能逐步抬升;权益市场伴随大幅调整投资价值已经开始显现,当前可能正是进行积极布局权益市场的时机。
“此前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为现金管理类、固收类产品,比较稳健,如今权益类产品增加,此类产品与金融市场的关联更大,所以受市场影响的波动也更大。”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
“虽然打破刚性兑付提了很久,但很多投资者没有经历过真实亏损,因此部分投资者便仍将其混同过去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此轮多只理财产品净值下跌,能让投资者意识到真正要打破刚性兑付,自负盈亏了。
“当下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不高,预计今后理财产品仍然以中低风险的固收类理财为主,理财子公司在投资权益市场方面要更加谨慎。”刘银平表示。
董希淼则认为,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迎来了后资管新规时代,发展空间和潜力仍然十分巨大。新的一年,预计理财市场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大关,投资者将超过1亿个。
“下一步阶段,监管部门应加强和改进理财业务监管,理财公司应提升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能力,中小银行应加快发展理财产品代销业务,各方协同努力,共同推动理财市场高效灵活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需求。”董希淼称。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