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法铺路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在路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10 23:18:5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乐 冉学东 北京报道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彰显了巨大的发展活力和韧性,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发展的背后,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功不可没。2022年开年,数字经济依然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而无论是数字经济的落地还是金融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务必先行。
“金融基础设施建造者”百融云创恰恰具备“数智驱动”基因,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科技手段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丰富数字化生态圈。
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当前,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变革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格局,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不断加快,正在对银行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
“科技和银行业务、运营等组织架构的深度融合已成必然。”一位银行从业者坦言,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要贯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贯彻金融供给侧改革及各项监管要求,更加迫在眉睫的是,需解决现有文化机制不协调、跨部门跨条线协同机制欠缺、创新技术人才不足、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落后等综合问题。
“尽管转型意愿强烈,但数字化建设进程依然总体较为缓慢,因此我们希望能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条件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人工智能和算法的支撑。
自2014年以来,百融云创开始专注于使用AI算法提高金融行业的效率,并于2018年成立了行业首家人工智能金融实验室,用于开展新式算法与应用研究。
通过“数据+算力+算法+场景”的叠加效应,百融云创在计算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领域开展探索。如今,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智能语音外呼机器人、自动机器学习平台、人脸识别等创新技术已经在不同场景落地,提升了金融精准服务能力。
此外,在云计算领域,百融云创依托自主研发的SaaS云原生平台提供精准营销、存量用户运营、保险承保等全业务流程服务,减少了金融机构系统开发成本,促进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的升级。
中小金融机构和零售资产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于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更具特殊意义。
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银行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大众对金融机构服务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中小银行规模较小,客户量少,与大行及互联网巨头相比,不具规模优势。
百融云创表示,当前,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到了数据一体化阶段,也就是应该有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或消费者特征库,例如有的银行分很多业务线,网金部、消金部、信用卡部、大客户部、海外部等,部门之间、客户之间的信息是不打通的。一旦数据打通,很多机会就会随之而来。“数据一体化之后,就可以对特定客群,针对不同的场景,设计针对性营销手段或者提供差异化服务,银行捕捉信息就会更快、更直接,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还有业内人士提出,零售资产数字化也值得重视。对于如何精准服务好零售端客户,基于大量数据的数字化决策系统,通过精准的模型、不断提升的服务流程,银行就能对用户精准画像,从而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在银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得零售者得天下”,这促使商业银行业大力布局零售业务转型。不论是国有大行还是中小商业银行,零售转型和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银行业转型中的热门话题和重要方向。国有大行领跑市场,中小银行面临快速转型的难题,如何打破围墙,冲出“重围”,成为中小银行面临的考验。
零售信贷是当前数字化转型大潮中较为成熟的应用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科技手段能够实现智能的客户画像以及一站式风险评估,从而改善金融供给,优化金融结构。使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抢占一席之地。当前的数字化浪潮下,中小银行零售信贷转型正当其时。
面对中小银行零售信贷转型,百融云创提供智能决策与分析产品赋能,满足客户基于各类场景中快速建模的需求、灵活定制多样化报表分析等。在业务流程上,百融云创也可以提供各个环节的系统部署,帮助金融机构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优势,打造全流程的线上化业务。同时,打造一体化服务方式,将智能分析产品、专业模型和系统建设进行打通融合,使“咨询、方案、产品、部署”的能力贯穿到信贷全生命周期,实现全流程的闭环服务。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