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癌症防治:筛查关口前移,居家早筛能发挥“漏斗”作用

作者:王瑜 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08 10:14:56

摘要:作为健康中国重要行动之一,癌症防治一直是两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癌症防治。

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癌症防治:筛查关口前移,居家早筛能发挥“漏斗”作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瑜 于娜 北京报道

3月7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在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做癌症治疗的医生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晚’字,最想跟大家说的就是‘早’字。”他在采访中强调,恶性肿瘤早期的唯一症状是没症状或者没有典型症状,因此自认为很健康的人,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肿瘤筛查。

恶性肿瘤是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恶性肿瘤死亡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死因,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

作为健康中国重要行动之一,癌症防治一直是两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多位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癌症防治。王贵齐建议,高危人群无论有没有症状,到了50岁都应该主动早筛早诊,避免晚期癌症的发生。

多位代表委员关注癌症早筛

王贵齐表示,癌症的发生会经历癌前病变、早期癌,最后才发展到有临床症状的中晚期肿瘤,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15年的时间。

以胃癌为例,据2020 全球癌症数据(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显示,我国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35.1%,远低于日本的64.6% 和韩国的71.5%。与此对应的是,我国较低的胃癌早诊率。统计显示,我国胃癌早诊率仅有10%,而毗邻的日本、韩国的胃癌早诊率分别为75%、50%。就治疗效果而言,胃癌早期治疗的5年生存率高于90%;如果在癌前病变进行治疗,对寿命几乎没有影响;但是一旦胃癌进展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就比较差。由此可见,早筛早诊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此次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癌症早筛早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表示,加强基层癌症筛查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并对其进行从业资质认证、实现癌症筛查国家级信息管理平台与地方区域性平台互联互通,健全数据共享机制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建议,通过早期筛查等方式规范肿瘤诊疗;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提案,呼吁建立癌症早筛体系,建议全面建立癌症筛查机制。

筛查关口前移

王贵齐强调,恶性肿瘤早期的唯一症状是没症状或者没有典型症状,因此在自认为很健康的时候,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肿瘤筛查,早诊非常必要。

随着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以肠胃镜检查数量为例,近年来有很大提升。“2012年,全国完成胃肠镜检查约2800万例,到2021年大约为3800万例。过去10年检查量增长了1000万例,说明老百姓检查的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王贵齐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依据我们的指南,我国有1.9亿人是消化道高危人群,如果这些人都去做胃肠镜,3,800万和1.9亿这两个数字之间,供需差还是很巨大的。”

因此,筛查关口前移至关重要。

“我们在极力推动多方去发展认证内镜前的初筛检测技术,鼓励引导老百姓居家自测,以提升筛查效率。”王贵齐表示。

3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引发《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其中消化内镜专业的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为“提高肠镜腺瘤检出率”,明确将癌前病变的筛查作为肠镜检查的重要指标,前移关口到结直肠癌的预防。

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指出“满足国家级质量评价指标,并参加国家级质量评价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全国。”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表示,癌症居家筛查未来如果被纳入医疗结构的认证体系,老百姓看病会更简单,医生看病效率也能够得以提高,居家早筛能发挥“漏斗”作用。但顾晋院长同时强调,癌症居家早筛结果接入医疗机构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加强资质认证。

在3月1日华夏时报社主办的华夏大健康™2022全国两会医疗医药产业研讨会上,癌症早筛也备受关注。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诺辉健康CEO朱叶青表示,以结直肠癌为例,83%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我国现有的医疗资源紧缺,高风险人群依从性低,癌症早筛的关口前移到家庭,推广居家检测能够极大的提升高风险人群的依从度,有效的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样才能推动高发癌症的早诊早治,降低死亡率,甚至降低发病率。会上,深睿医疗联合创始人、CEO乔昕表示,赋能基层医疗,普及、优化健康服务,将优质的医疗服务,助力推行早癌筛查等惠民项目,助力保障全民健康。鹰瞳科技合伙人伍王应指出,降低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有利于慢病早筛的普及,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进一步下沉,真正赋能基层医疗,惠及百姓。

编辑:于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