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各地“十四五”金融改革规划陆续出炉,多省市加码理财子公司和绿色金融

作者:付乐 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2-18 18:39:46

摘要: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陆续发布了金融业“十四五”发展目标。

各地“十四五”金融改革规划陆续出炉,多省市加码理财子公司和绿色金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乐 冉学东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的《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与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标准化支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陆续发布了金融业“十四五”发展目标。《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已有浙江、广东、湖南、陕西、上海、深圳等地区发布了“十四五”金融改革规划。在新形势下,我们看到了区域金融改革的方向,理财子公司、绿色金融、金融科技都成为了新关键词。

设立理财子公司

“发起设立理财公司、参股民营银行,吸引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落户等”在各地金融发展规划中被普遍提到。

比如,安徽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招引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来皖设立分支机构,争取各类金融机构总部在皖设立理财子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专业投资子公司及功能性总部专营机构和创新业态。

浙江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浙江设立理财子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探索新设一批非银行金融机构。

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吸引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财富管理机构及其专业子公司入驻深圳。支持商业银行在深圳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

福建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设立私人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财富管理部门,打造财富管理机构集聚高地。

重庆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渝设立专业子公司,重点发展基金登记、估值核算、基金评价、咨询资讯等机构,研究设立专业托管机构。

湖南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中还提到,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到湖南省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租赁、理财、直投等专业化子公司。

除了理财子公司,绿色金融、推进数字化人民币试点、金融科技应用创新都是本轮金融改革的主流趋势。此外,“消费金融公司改制为数字银行”等创新提法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绿色金融成必选题

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在服务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多省市已将“绿色金融发展”列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方向。

其中,作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广东、浙江将绿色信贷数据列入了“金融改革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表”。

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划,广东省将于2025年实现绿色信贷余额3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2万亿元;浙江省要求到2025年,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不低于10%。专家指出,我国绿色信贷占绿色金融比重90%以上,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资产质量整体良好。

重庆还提出了建立绿色金融中心。重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在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中,蕴藏着很多机遇。在减碳方面,重庆早已开始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尝试,未来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此外,北京、广西、河南、武汉等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将在“十四五”期间积极申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省份也在争取更多社会资本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去年3月曾指出,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

业内专家表示,为实现我国“十四五”环境治理目标和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目标,预计每年需3万亿元到4万亿元的绿色投资,其中仅10%至15%可由政府财政支出覆盖。

然而,回报率是吸引社会资本的重要条件,这需要金融和监管类的激励机制来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项目收益,以帮助投资者拥有合理的资本回报。

“通过财政奖补、贴息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进行奖补,引导资本投向绿色项目。例如,一家做节能的公司,政府会采取一些贴息手段,这就是非常可行的政策。”中国原创经济学论坛研究院院长高连奎表示,任何一个融资工具都可以跟绿色金融挂钩,目前尚未出现专门针对绿色金融的融资工具,还是需要借助传统的金融手段。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