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

作者:刘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1-18 23:09:58

摘要:​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20年末低7.7个百分点,连续五个季度杠杆率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杠杆越低空间越大。同时,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1月18日,国新办就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20年末低7.7个百分点,连续五个季度杠杆率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杠杆越低空间越大。同时,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

宏观杠杆率仍会保持基本稳定

刘国强预计,2022年宏观杠杆率仍然会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在降息的基础之上,市场更为关注下一步降准空间和可能性。刘国强建议,下一步观察利率要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看实际的贷款利率变化,也就是说直接看结果。

“2021年以来,央行通过持续优化LPR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增强信贷市场竞争性,有效推动了实际贷款利率在上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继续稳中有降。2021年全年企业的贷款利率为4.61%,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刘国强表示。

另外一个角度要看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也就是分析原因。“LPR是由报价行根据对最优质客户的实际贷款利率市场化报价形成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都会影响LPR报价,还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以及存款利率监管等,对资金的成本也会产生影响。”

他表示,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7月和12月两次降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优化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12月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这些政策有效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带动去年12月的一年期LPR下降了5个基点,就是银行的资金成本下降,带动贷款利率相应下降。

今年1月17日,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推动7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和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的中标利率都下降了10个基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也相应的下行。

“1月20日,商业银行会给出最优的贷款报价利率。商业银行对资金成本等各种因素比较敏感,会及时考虑各种因素的最新变化,进行报价。”刘国强称。

谈及降准,刘国强表示,2021年,人民银行分别于7月与12月两次全面降准各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长期资金优化了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降准之后,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4%。“这个水平已经不高了,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们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应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下一步,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

刘国强认为,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

央行如何在稳的基调下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的任务,体现货币政策“进”的方面?刘国强表示,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

他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简单说,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

关于怎么发力?他表示有三个方面: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现在虽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时间很短,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我们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

“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所以我们不能拖,要走在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刘国强强调。

那么发什么力呢?刘国强认为,一是保持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促进结构稳步优化。创新和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

三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继续发挥LPR改革的效能,切实维护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刘国强表示,2022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影响汇率的因素较多,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金融机构要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目标,汇率可能在短期偏离均衡水平,但从中长期看,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会对汇率偏离进行纠正。”刘国强称。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