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震荡市场中频频错失机会大成蓝筹成“悲情英雄”

作者:陶盈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08 14:55:00

摘要:震荡市场中频频错失机会大成蓝筹成“悲情英雄”

震荡市场中频频错失机会大成蓝筹成“悲情英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对大成蓝筹稳健基金而言,频频在震荡的市场错失投资的机会,无疑成了其“悲情英雄”命运的导火索。
    依稀记得,2007年第四季度,大成蓝筹稳健依然被网民评为排名第一的混合型基金,关注度高达6.60%;然而时隔不到一年的时间,大成蓝筹稳健便再次成为众多网友和基民关注的基金,只是这一次,它是以2.94%(截至2008年10月31日)的支持率成为被冷落基金中偏股混合型的第二位。
    “在震荡的市场中频频错失投资机会,是导致蓝筹稳健业绩迅速下滑的原因之一。”信达证券基金分析师刘明军分析认为,对板块轮动性判断的失误使得其业绩错过了阶段性的投资反弹行情,致使净值损失惨重。

板块判断失误押错重仓股
    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大成蓝筹稳健基金在前三季度中累积净值下跌了53.58%,截至11月5日,其跌幅已经达到了61.38%,业绩下滑有增无减。正是这样的业绩,使得其在被冷落的基金排行中,仅列同类型57只中的第54位,排名倒数第四。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早在2006年上半年,大成蓝筹稳健的表现依然不乏亮点,尽管规模不大,但是依靠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大成蓝筹稳健基金经常以较高的收益率排在同类型基金的前列,2006年该基金净值甚至增长了128.82%。
    “导致基金业绩的迅速下滑大多从其重仓股的配置就能看出一二。”信达证券基金分析师刘明军表示,根据该基金今年前三季度基金重仓股的配置,中国平安、中信证券以及招商银行等金融类个股今年以来的频繁下跌波动都是致使其净值迅速缩水的重要原因,显然,“对于板块判断的失误使得其错过了规避基金风险的机会”。
    实际上,观察上述重仓股不难发现,不少个股是大成蓝筹稳健从2007年就一直青睐的,如2007年中期该基金就开始持有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信证券等金融类龙头股,长江电力等大盘蓝筹股也都在其列。“这是由基金本身的定位决定的,因为大成蓝筹从一开始就定位于蓝筹股票。”刘明军表示,选择这些蓝筹股中的龙头股票作为重仓股也是符合其基金定位的。
    对此,民族证券分析师刘佳章则认为,大成蓝筹稳健基金业绩的下滑与持仓的确密不可分,其重仓持有的金融、金属类的股票在2008年的行情中市值缩水明显,“这对基金净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刘佳章表示,而除此之外,另一个可能导致其基金净值迅速蒸发的原因则是基金的大额赎回。
    “如果基金遭遇大额赎回,那么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金经理的正常投资。”刘佳章坦言。实际上,仅2008年上半年,该基金就曾遭遇大额的赎回,赎回量高达25亿份,这就意味着,仅这25亿份的赎回量就超过了基金总份额的10%,因为最新的数据则显示,该基金目前的总量才为210亿份。



频繁调整仓位错失获利良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重仓股的判断失误外,业内人士表示,频繁调整基金的仓位也是导致大成蓝筹稳健基金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2007年,该基金基金经理施永辉曾表示:“如果投资者认定股市处在牛市周期中,那么无论怎样的调整都是牛市调整,应该维持80%以上的股票仓位,不要因为股指涨幅过大而维持半仓甚至更低的仓位。”
    也正是因此,该基金一直都定调于高仓位,此前的基金仓位大多都保持在90%以上,而在2008年牛转熊的市场中,大成蓝筹稳健基金不得不开始了仓位的频繁调整,大半年的时间中,从92%的仓位锐减到第三季度的60%。
    “下调仓位是众多基金在熊市中采用的手法。”刘佳章表示,这是为了能够及时止损,降低基金净值下滑的速度,但这样的方式也存在风险,“会使得基金在市场出现反弹之时,失去投资机会”。上述人士指出,像今年9月19日,大成蓝筹稳健仅有42%的仓位使得其失去了净值大幅反弹的机会。
    巧合的是,在大成蓝筹稳健基金的半年报中,报告人也坦承,在2008年上半年的投资过程,“高仓位以及在金融股上的重仓放大了系统性下跌时的伤害”,而原因不外乎“对宏观经济欠缺全面分析能力”和“对新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
    而对于接下来的投资策略,上述人士表示,除了增持一年期以下的固定收益品种外,股票投资方面将增强个股风险和收益相匹配,除了“高度关注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以及对相关板块估值带来的影响”外,还将考虑对“一部分业绩增长稳定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长期投资。
    刘明军表示,这些投资的策略能否最终起到提升或是降低基金净值损失的作用,还需要业绩的证明,但是投资者应该注意到的是,在熊市中,无论采取哪些投资策略,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投资风险都无法避免。

点 评
大成蓝筹:策略滞后影响业绩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 行芬

    大成蓝筹稳健基金成立于2006年1月21日,是一只以大盘蓝筹股为核心的主流风格基金,基金遵循价值投资、稳健收益的投资理念,突出表现在2007年基金业绩的长期稳健收益,位列同类型基金中上游,尤其在股市大调整的四季度,大成稳健也以优秀的业绩位列同类型之首。但是在今年以来,市场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大成蓝筹依旧延续了相对积极的风格,从而导致业绩不断下滑,各个阶段均表现较差。究其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策略调整的滞后性。
    大成蓝筹稳健基金的选股能力并不差,但是运气却不怎么好。从德圣基金数据测算来看,大成稳健重仓的收益水平基本维持在行业平均水平,而在近一年内股票停牌门事件对基金业绩都形成一定的限制,大成稳健则是受害者。在每季度基金新换的重仓股中有三只,分别是长江电力、盐湖钾肥都是基金新的较大比例增持股,这对于一只持股稳定而集中、大盘蓝筹为主的基金而言,对流动性的压制间接地影响到基金的业绩。
    从策略特点来看,大成稳健由于尝到了上一季度的甜头,今年一季度大幅加仓的策略无疑是冒进的。这一季度在平安再融资事件引发的指数狂泻后,市场进入第二阶段大幅震荡向下的趋势,显然当时对市场的估计是过于乐观的。超高仓位这一特点一直延续到二季度,虽然基金极力减仓,但是显然十分被动。这一特点和大多股票基金相似,但是对于偏股基金较为灵活的配置标准而言,大成稳健显得笨拙了很多。体现在三季报中,基金在低迷的市场只能被动斩仓至60%以下而增持债券资产,但此时的实际亏损显然已经很大。
    综合来看,我们一直强调的盲目乐观和策略滞后在大成稳健的身上表现明显。牛市思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的策略判断。虽然三季度基金在仓位和资产结构上有所调整,但是这一调整是否能带给基金较大的优势还有待市场检验。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