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投行一哥成“破发王”?中信证券IPO承销破发量居首,率先发布年度业绩预告后股价下跌

作者:贾谨嫣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1-07 09:10:32

摘要:回顾2021年的发行市场,全年共有524只新股登陆A股,截至2022年1月6日,已有43只跌破发行价。其中,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的有7只。

投行一哥成“破发王”?中信证券IPO承销破发量居首,率先发布年度业绩预告后股价下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贾谨嫣 陈锋 北京报道

回顾2021年的发行市场,全年共有524只新股登陆A股,截至2022年1月6日,已有43只跌破发行价。其中,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的有7只。作为A股“投行一哥”,2021年中信证券累计承销193家,承销金额为3350.52亿元。除此之外,上市首日即破发的股票有22只,其中中信证券为主承销商的有4只,亦居首。

中信证券保荐数量以及总额均遥遥领先,公司是如何提高保荐工作质量的?在IPO定价过程中,又做了哪些工作以保障市场参与各方权益?《华夏时报》记者向中信证券发送采访函,并取得联系,但截至发稿未获具体回复。

A股IPO的定价过程是一盘复杂庞大的连环局。2021年9月,在抱团定价事件频发后,监管层火速修改IPO定价机制。某不愿具名投行资深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新规对合谋报价等行为的“杀伤力”较强,新规的出台让报价市场更加健康,此前在短期出现一系列过激反应后,目前市场已逐渐适应新政。

新股破发背后存在哪些逻辑又有哪些“秘密”?承销商又在此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又与哪些利益绑定?新股破发后,谁该为高位接盘的投资者负责?

43只新股破发

数据显示,2021年主板上市122家,创业板上市199家,科创板上市162家,北交所上市41家(另外40家被统计为2020年在精选层上市之样本),合计524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合计5426.75亿元。其中,中国能建为吸收合并葛洲坝上市,汇绿生态为重新上市,这两家企业暂无募集资金。

同花顺数据统计,524只新股中有43只破发。截至2022年1月6日跌破发行价超过20%的有10只。其中尤安设计(300983.SZ)跌幅居首,已跌破发行价31.77%,其主承销商为安信证券。

前述跌破发行价超过20%的10只股票中,有5只的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除此之外,福莱蒽特(605566.SH)与中国电信(601728.SH)也由中信证券承销,分别破发5.77%与5.08%。

(下图为跌破发行价超过20%的10只股票)

11.JPG

除中信证券外,前述43只破发股中,主承销商为中信建投的有5只;主承销商为中金公司的有4只;主承销商为华泰证券的有4只;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的有4只;主承销商为申万宏源的有3只。

破发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前述不愿具名投行资深人士认为,如果新股当天破发,则视为发行价和市场意见相悖,投资人亏钱,主承销商虽然不会有实质性损失,但会影响其品牌。3个月半年左右破发则显得还算合理,若一个月不到,甚至上市当天就破发,就是比较尴尬的事情了。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破发对发行人和主承销商都没什么实质影响。发行人最多是股价难看一些,但即便如此,大多数公司都不希望出现破发的情况,公司普遍希望获得投资者认可,因为以后还要再融资、减持,市场不喜欢的公司机会也要少。

22只股票上市首日破发

某不愿具名投行资深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本身而言,资本市场是有波动的,企业上市之际,市场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投资人的情绪,都在左右上市后的股价表现,新股不败的思维定式在打破,破发是市场化的表现。

于市场而言,上市首日即破发是“惨烈”的事情。前述投行人士认为,企业上市后短期即出现破发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或能说明定价并不够理性。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1年,上市首日即破发的股票有22只。其中,百济神舟(688235.SH)首日跌破发行价31.62元/股。

(下图为上市首日破发企业)

22.JPG

数据显示,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减去新股发行价来看,上市首日破发程度前5名中,有4只均为中信证券承销。

某大型券商分析师王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企业IPO过程中,作为利益关联方,主承销商的收入也将水涨船高。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利益绑定,可以依此获得承销保荐费用。若超募,还可按比例获得更多报酬。

数据显示,2021年上市的524只新股中,有135只出现超募的情况,其中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的有20只;中信建投17只;中金公司11只;华泰证券13只。

但随着定价机制的逐步完善,承销商能左右发行价格的“能量”并不大。王骥跃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新股较少,市场为卖方市场的情况下,承销商定价,投资者接受定价。但是在新股供应较多,转为买方市场的时候,当下的A股市场承销商定价差异并不明显,同一公司并不会因为承销商不同定价有显著差异,主要是买方的机构投资者共同定价。

前述不愿具名投行资深人士认为,即便承销商作为卖方,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询价机构对发行人基本面的判断,但天然利益的冲突下,投资人有自己的判断。承销商至多只能给出价格区间,无法左右最终的发行价。承销商在流程上需要参与,但无法直接决定。

“投行一哥”业绩预增

2022年1月4日,作为A股首家发布年报业绩预告的券商,中信证券2021年业绩预增公告称,这是公司自2019年以来连续三年持续增长。业绩预增公告发布后,1月4日,中信证券股价下跌1.89%;1月5日,股价下跌2%,报收25.42元/股。

根据业绩预告,中信证券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不低于2021年前三季度水平,较2020年全年增加分别不低于18.41%和17.66%。因公司2021年度财务核算工作尚未最终完成,该年度净利润准确金额暂时无法确定。

根据此前披露的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中信证券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176亿元和175亿元。

业绩预增之下,中信证券投行业务也稳步增长。2021年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完成 A 股主承销项目 92 单,主承销金额 1422.99 亿元(现金类及资产类),同比增长 8.01%,市场份额18.07%,排名市场第一。

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中信证券继续加大科创板、创业板等 IPO 客户覆盖力度,完成 IPO 项目 27 单,合计发行 377.14 亿元,市场份额 17.88%,排名市场第一。

此前2020年,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158单,主承销金额3135.99亿元(含资产类定向增发),同比增长12.08%,市场份额18.94%,排名市场第一。其中,IPO主承销项目39单,主承销金额 435.85亿元。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