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调降LPR发出了强烈的宏观信号

作者: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2-22 09:16:58

摘要:欧美经济大概率强势已去,可能加息周期一次比一次短,这对未来中国货币的宽松提供了一个外部条件,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大,未来的宽松可能是超预期的。

调降LPR发出了强烈的宏观信号

冉学东

12月20日,央行公告1年期LPR为3.8%,较上个月下调5BP,是2020年4月之后的首次下调;5年期LPR为4.65%,与上个月持平。

这是一次非常小心的宽松举措,但是发出的宏观信号却是非常明晰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进入了明显的降息通道

从两个线索可以判断此次调降LPR的信号意义:一个是币值的层面,币值过强;一个是经济形式,经济下行压力大。

从通胀方面看,目前的货币形势稍显通缩。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整体涨幅低于全年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保持基本稳定。

11月,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同比涨幅扩大较多,除了受到本月新涨价影响外,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PPI同比上涨12.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11月份 PPI的数据意味着前期大宗商品和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经开始向下游消费价格传导,但同时PPI的高点已到,未来将走下行趋势,则对CPI的影响将逐渐式微,从币值方面讲,急需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的币值的稳定。

而今年以来,尤其是最近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强势上涨,表明国内相对于欧美经济的通缩形势,导致国际资金流向人民币,推升人民币的上涨。这一点央行已经有所警惕,以调高人民币汇率存款准备金率发出强烈信号:央行已经认为目前的人民币汇率过高。

从经济形势上看,11月的数据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证实了高层关于需求收缩的判断。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4082亿元,同比增长5.2%;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3.9%。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3亿元,同比增长3.9%;比2019年11月份增长9.0%,两年平均增速为4.4%。扣除价格因素,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0.5%。从环比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2%。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8%,比2019年同期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5.4%。不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7%,这也解释了目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受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疫情蔓延、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问题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笔者认为,政府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是数据下行的主要原因。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然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

降低LPR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降息,降息是指的降低政策利率。LPR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由具有代表性的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是在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之上加点形成的。

目前,MLF利率和逆回购利率均保持不变,主要是央行还在观察未来的经济走势,并且寄希望于通过降准和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降低融资成本。

不过在笔者看来,欧美经济大概率强势已去,可能加息周期一次比一次短,这对未来中国货币的宽松提供了一个外部条件,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大,未来的宽松可能是超预期的。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