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疫情13天外溢4省5市,切断传播链成为重中之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2-10 16:04:58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12月9日0时-14时,满洲里市新增确诊病例15例,截至此时,满洲里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98例。12月8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2例,均为呼伦贝尔满洲里市。
截至12月9日14时,内蒙古本轮疫情(11月27日开始)已有近两个星期。这个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正以每天一次的频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核酸检测。
目前,满洲里疫情已出现外溢,仅仅13天,波及4省5市。截至12月9日,满洲里疫情已外溢至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内蒙古省通辽市、河北省石家庄市,以及北京市。
12月9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满洲里主持召开口岸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上,针对疫情外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王莉霞强调:“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反思整改,坚决筑牢外防输入铜墙铁壁。”
满洲里扎紧防护网
12月9日,为了严防疫情外溢,王莉霞表明了“七个要”。
王莉霞指出,抓好口岸疫情防控,第一要“围”起来,运用物理手段隔离口岸作业区和城市生活区;第二要“管”起来,按照标准和规范,对口岸作业区的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第三要“看”起来,运用信息手段,做到人防、技防相统一,对口岸作业区实施监管全覆盖;第四要“提”起来,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标准、环境管理标准;第五要“防”起来,建立口岸作业区和城市间缓冲地带;第六要“强”起来,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处置能力和水平;第七要“统”起来,牢固树立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防控意识,统筹发展方式、产业布局和口岸管理,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专责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除了疫情外溢,作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更要注重境外疫情的防护。
王莉霞强调,口岸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外防疫情输入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反思、精心查摆、堵塞漏洞、举一反三,坚决扛起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政治责任。
精准防控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
人员自主流动是满洲里此次疫情外溢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疫情已外溢4省5市,但满洲里仍然以精准的防控,迅速切断了疫情传播链。
12月2日,在国家卫健委、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统一协调下,调度一套五舱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驰援满洲里,并配备近百台开盖机、自动加样仪、自动核酸提取仪等全自动化设备,可实现从试剂配置、加样、提取、扩增,分析到出报告的全流程信息化。
“猎鹰号”硬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李东阳:“经过试剂配置、样本的提取制备,然后进行一个上级扩增,之后就能发现哪些标本是阳性,哪些结果是阴性。”
为保证每轮核酸筛查按时完成检测。“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近百名工作人员分两个班次,实行12个小时轮班工作,提高核酸样本检测速度。
“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是五仓合一的气膜实验室,相当于两个PCR实验室。有一个试剂区、两个样本制备区、两个扩增区。是一个可移动的、检测技术先进的病毒检测实验室。“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满洲里指挥部总指挥刘建强:“截止到12月6日,检测样本量达到13万管,整体气膜实验室的产能可以达到每天6万管,换算成10混1的检测水平,就是每天可以完成60万人份的检测,大大的提高了满洲里疫情的检测能力。”
截至目前,在满洲最新的核酸检测技术和创新的检测手段下,核酸检测能力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疫情传播链条也得到了有效阻隔,疫情外溢情况已控制住。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