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受助者刘静:爱是公益慈善的本质「2021华夏公益论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2-01 15:40:49
希望工程受助者、北京市慈善协会执行秘书长 刘静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柯宇 文梅 北京报道
11月28日下午,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2021华夏公益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公益力量助力共同富裕”。在此次论坛上,有一位曾经作为“希望工程”受助人一路成长起来的女孩,因与公益的深厚渊源,成长为今天的北京市慈善协会执行秘书长,她就是刘静。
已成为专职公益人的她如今对做公益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为了更加深入学习,她前往新加坡留学,并拥有了国际视野。她认为,爱是公益慈善的本质,而公益慈善正是打破疫情下国际政治环境边界的有效方式之一。
从公益中来,到公益中去
刘静生长于六口之家,父亲在她7岁时不幸罹患脑血拴,7岁的后半年母亲也去世了,残疾的父亲只好带着刘静兄妹4人勉强过活。刘静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天自己就不去上学了,也不知道‘辍学’意味着什么。”
那是1989年,很多孩子因家庭贫困、交不起二三十元的书杂费而失学。刘静就是其中一员。同样还是1989年,“希望工程”于当年10月正式启动,持续至今。时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的徐永光回顾“希望工程”的灵感来源道:“一天夜里,我们几个同事突然冒出一个希望,只有接受教育他们(家庭贫困的孩子们)才会有希望。”
刘静幸运地接受到了这种希望,那年10月25号,“家里突然来了很多远方的人给我送20块钱,我很幸运地成为了当时黑龙江省希望工程的第一批受助生,有了那20块钱,我得以重返校园,之后再没想过要放弃。”刘静说道,“之后的日子也有比当初更难的时候,但完全不是一种苦。”
长大些后,刘静开始好奇:做公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在做这样的事?他们为什么可以做这件事情?公益的种子很早就埋在了刘静心中。
“我想去追随它。”刘静说道。于是,2003年10月份刘静正式入职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为了当时全国第一个因“希望工程”毕业,又回到希望工程工作的人。
踏入公益行业后,刘静没有停止学习。前些年她又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习有关家族慈善传承、跨界思维整合等知识。新加坡中西融合的氛围让刘静收获满满,在那里,她遇到了像“希望工程”一样对她有深远影响的励基金,从而了解到国际慈善。她说道:“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支点,发挥出很大的力量,然后去裂变。未来如何将东南亚慈善,甚至整个亚洲慈善与全球慈善做连接,是一件特别值得期待的事情。”
一场发起人与受助人之间的对话
在2021华夏公益论坛现场,已从新加坡学成归来的刘静分享了她出国学习的感受。目前刘静任职北京市慈善协会执行秘书长,面对未来,她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与规划。
刘静(右)给“希望工程”发起人徐永光(左)献花
刘静说道,新加坡的留学让她意识到,对于公益和慈善的理解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有殊途同归的本源——爱。由于留学期间不断受到疫情影响,刘静看到了世界范围内共同抗击疫情的行动,包括各国之间的对外援助。她深刻体会到了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坚信无论国际政治环境如何变换,公益慈善都是打破这种边界的一种方式。
回国后,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接续开展下一步工作是她的当务之急。对此,刘静坦言:“拿来主义不可信,如何将国际公益慈善经验本土化并进行思维转换是最重要的。”
具体来讲,刘静说道,首先,如何利用好政策非常重要,包括目前大热的第三次分配以及共同富裕政策。再例如在税收政策方面,下一步如何在平台型组织影响和推动政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次,如何建立有效的行业生态系统也十分重要。这包括如何专业地建立完整的价值链,比如基金会更好地筹募、NGO组织更好地花钱,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价值的链条。
最后,如何提升经济生产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是此次出国学习的深刻体会。除了经济的作用,实际上现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非常多,例如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就是其中一种,当然,应用到公益慈善领域还是要更好地降低边际成本、提升效率。
论坛现场,作为“希望工程”发起者的徐永光也登上舞台,与作为“希望工程”受助者的刘静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徐永光说道:“像刘静这样的孩子是公益的宝贵财产,她经历过痛苦,也得到了社会的帮助。公益的种子在她心里发了芽,并且非常坚定。我在很多场合表扬她,她的很多看法非常有见地。作为公益的新生代,我觉得刘静是代表,希望她能够继续把公益的火炬传承下去。”
刘静听闻深受触动,为徐永光现场献花,表达对老一辈公益人的感谢和公益带给她的人生之光,将论坛气氛推向高潮。
她表示:“我的成长受益于永光老师发起的希望工程,因此也会特别坚定地把它传承下去,希望更多人支持公益,发挥慈善的力量。我始终坚信,心里有爱,眼里有光,脚下有希望。”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