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亿市值没了,中免的“旺季”已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1-03 18:17:53
(十一期间的海南免税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黄兴利 北京报道
进入海南旅游旺季,三季报已显现“失血”态势的中国中免等待游客的“血拼时刻”。
11月3日,中国中免收于228.3元,微涨2.43%。而在此前两天,中国中免这个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运营商已经连跌两天,在11月1日跌停之后,11月2日跌幅达7.75%。今年2月中旬,中免市值一度突破7800亿元,以11月3日4457.5亿元总市值做对比,中国中免市值在8个月内缩水超过3300亿元,股价距当时高点回撤超40%。
对于三季度业绩下滑,中国中免11月3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由于疫情管控的因素,三季度公司实体店销售受到阶段性影响,9月份的销售已恢复正常。后续将持续夯实采购、运营、渠道拓展、数字化和市场营销5大核心能力,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发展。”也许对于中国中免来说,不光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零售市场,都需要等待新的“旺季”到来。
带“滤镜”的三季报
今年三季度,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在旅游市场遭遇客流下降的同时,也对包括中免在内的零售商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中国中免日前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94.99亿元,同比增长40.87%;净利润84.91亿元,同比增长168.35%。但数据显示,在第三季度,中免业绩开始出现“卡壳”:第三季度营收139.73亿元,同比下滑11.73%;净利润31.32亿元,同比增长40.22%。
不过,看似三季度净利润大增,其实也有其它因素“注血”。中免在财报中指出,当季度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增长,主要是是公司离岛免税销售业务同比大幅增长,同时海南地区子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首都机场减让第三合同年(2020年2月11日至2021年2月10日)租金所致。
以所得税优惠为例,财报显示,中国中免有6家在海南地区的下属子公司自2020年1月1日起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共计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7.4亿元。除此此外,中免提及,公司下属子公司与首都机场就第三合同年经营费达成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本次签订补充协议共计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1.4 亿元。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若剔除所得税减免及首都机场租金因素,中免在第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约在12.5亿元,与去年三季度22.34亿的归母净利润相比,同比降幅达44%,降幅速度要大于营收降幅速度。
毛利率创三年半新低点
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中免,最早定位于旅游业务,2011年开始涉足免税业务,2017年后通过陆续收购日上免税行(中国)和日上免税行(上海)51%的股权以及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等,逐渐聚焦免税业务。目前,中国中免已是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运营商,2020年在全球旅游零售行业中占据22.6%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国中免毛利率仅有31.27%。作为对比,今年二季度,这一数据为37.52%。另外,雪球数据显示,在2018年-2020年,中国中免的销售毛利润分别为41.46%、49.40%及40.64%。也就是说,今年三季度中免的毛利率创下了三年半以来新低点。
面对中免三季度成绩单,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认为,Q3疫情致海南客流下滑,促销+线上占比提升,毛利、净利承压。研报提及,疫情冲击线下客流,中免加大促销力度,发力线上会员购及回头购销售,折扣力度大的产品占比明显提升,预计海棠湾、海免的净利率环比降幅明显。
谈及中免免税业务的前景,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从长期来讲,中国免税政策肯定是利好中免这类公司。但他同时认为,行业红利期也就是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此前业绩的高增速,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出不去影响,另一方面消费需求处于高速增长时期。
对于中免三季度业绩被认为不及市场预期,李成东表示,今年三季度疫情反复,去海南旅游的人也减少了,所以对中免业务肯定会有影响。在李成东看来,随着最好的红利期过去,现在这些公司可能进入一个瓶颈期。他认为,如果解除疫情以后消费者都可以出国了,中免等的业务还有可能会出现下滑。
潜在竞争者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下,为引导消费回流,中国免税政策频频落地、鼓励行业适度竞争,为免税行业的改变撬开了一个切口。
公开资料显示,在这一年之前,中国拿下免税牌照的只有七个企业,分别是中免、日上(日上上海及日上中国)、海免、中侨、珠免、深免、中出服,其中日上和海免属中免麾下,中免独领风骚。2020年夏天,变化开始发生:去年6月,王府井宣布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随后在去年8月,海南省额外批准海发控及海旅投享有离岛免税经营资质,国内有免税资质企业变为十家。
对于中免来说,海南的意义重大。中免官方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免离岛免税产生的收入分别为80.10亿元、132.50亿元和299.62亿元,在当年总营收占比中分别为23.1%、27.6%、57%——随着新竞争者对海南离岛免税市场“蠢蠢欲动”,这也意味着中免将面临更加激烈的“抢客战”。
以拿到第八张免税牌照的王府井为例。记者日前从王府井了解到,其将重点借助海南自贸港战略契机积极布局离岛免税、岛内免税、岛内日用品免税等等免税业态,目前其免税业务海南项目、北京项目以及线上业务的筹备工作均在有序同步推进中。
事实上,面对其他竞争对手切海南蛋糕,中免也在加快对于海南市场的布局。今年6月25日,中国中免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的申请,在众多募资用途中,中免也提及药发展海口国际免税城及后续扩建、进一步扩建三亚国际免税城。
目前,不光是传统零售商加入对于海南离岛免税市场的追逐,包括京东、阿里等电商身影也已经在海南出现。以京东为例,去年就在海南三亚海旅免税城正式开业了京东国际免税实体店。
随着多个玩家渗透免税业态、逐鹿海南离岛免税蛋糕,李成东分析认为,竞争是必然的,随着传统零售商,包括京东这样的大的公司都入驻海南,品牌商也有更多渠道进中国市场,原来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都可能会分摊这块蛋糕。
对于中免三季度业绩下滑、二次上市进展等相关问题,记者电话联系中免证券部门未获接通,并将相关问题发于中免PR部门邮箱,但截止发稿并未获得回复。
责任编辑:卢晓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