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另辟蹊径——通向盲人门球之路

作者:陈柯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0-24 14:59:59

摘要:训练的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没有人为此而后悔过。回首过往,抛开这项运动带给他们的荣誉,他们都很庆幸得以搭上这趟通往人生另一种可能性的急速列车,免于成为盲人按摩师的“宿命”。

在黑暗中另辟蹊径——通向盲人门球之路

胡明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柯宇 文梅 北京报道

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开幕在即,在此次43个大项的比赛中,有一支强劲的队伍惹人注目,它就是浙江省盲人门球队。由这支队伍组成的国家队曾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取得金牌,并在刚刚结束的东京残奥会上摘得银牌。

骄人的成绩背后是队员们夜以继日地付出。在此前东京残奥会中以形似动漫人物“五条悟”得到广泛关注的盲人门球队员胡明耀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队员们对场地以及进球门框实在太熟悉了,手一摸就知道是哪。同时,正是通过艰苦的训练,盲人门球这项运动让他们的人生实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摆脱了做盲人按摩的宿命”。

社会力量的持续助力是让这一改变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盲人门球训练基地主任陆财良18年来一直为盲人门球队员发工资,拿出自己的钱建造盲人门球训练基地,并多次跟随队伍参加国际比赛。当他第一次随队去美国参加国际赛事,看到队员赢了比赛,他说道,那种兴奋的感情太强烈了,是赚再多的钱也无法比拟的感受。

通向盲人门球之路

训练的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每天上午、下午各两到三小时,日复一日,有时几年时间无法回家,这似乎已是每个国家队运动员的“标配”。然而盲人运动员对此的“苦”还要再加一层——视力障碍。

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的23岁小将杨明源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训练的感觉需要手摸,还要靠“听”,当对面的球打过来,通过听声音就可以准确判断球的方位,练的多了,会形成一种下意识。在今年夏天的东京残奥会上,杨明源个人进球26个,与巴西头号射手同样获得最佳成绩。

高强度的训练让这些年轻的运动员们很早就留下了不同程度的伤疾。杨明源在2016年冬天训练时不慎将腰部拉伤,之后经常复发,给他之后的训练带来很多不便,胡明耀也在此次的东京残奥会比赛前添了新伤:指神经受损,小拇指和无名指仿佛有触电般的感觉,无法伸展,训练因此被迫暂定一段时日。

但没有人为此而后悔过,回首过往,抛开这项运动带给他们的荣誉,他们都很庆幸得以搭上这趟通往人生另一种可能性的急速列车,免于成为盲人按摩师的“宿命”。

微信图片_20211024130206.jpg

杨明源

杨明源12岁时因在同龄人中“长得高、跑得快”被当地残联选去试训,此后进入河北省盲人门球队,并在一次偶然的比赛中结识陆财良,得以进入浙江省队训练。他坦言:“像我们这种情况,如果不找其他的路走,最终只能去学一门推拿按摩的手艺,我哥哥便是如此。”

胡明耀的成长之路也相仿,普通小学不比特殊学校会为盲人设置专门的课程,胡明耀在学校里因视力不好致使他无法看清黑板,学习总也跟不上。于是“测了测视力、量了下身高、称了个体重”便入选了省队。父母对盲人门球并不了解,只是觉得“多一种发展,多一种可能性”,直到胡明耀不断捧回各大赛事的奖杯,父母才打心底里认可了运动员这份职业。

在通往成为盲人门球运动员的路途上,热爱和兴趣是运动员们得以坚持下去的动力。胡明耀很喜欢这项运动,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开始接触这项运动时产生新鲜感,到慢慢喜欢上并进行钻研,从最初的不懂到懂,不知不觉打了这么多年。”

然而,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除了热爱运动员们也有自我怀疑和挣扎。

胡明耀坦言,每天重复一样的事,自己也会觉得枯燥甚至麻木,“到瓶颈期或低谷期时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如果我去做其它事会不会发展地更好?”这种“莫名其妙”的想法杨明源也有过,他有时会想象自己能当一名老师或是医生,但都只是“想一下”。

或许和“责任”有关。杨明源告诉记者:“这项运动,开始是喜欢,后来是责任,你要去完成你的使命。”“我们是一个团队,有攻有守,这不仅仅是我自己的事情,而是整个团队的责任。”胡明耀说道。

微信图片_20211024130732.jpg

胡明耀

因着责任,两位优秀的运动员克服了很多困难,也取得了许多荣耀。从此次西安残运会开始,他们将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继续训练,向下一个目标2024巴黎残奥会蓄势,他们希望能够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更重要的是,他们摆脱了成为“盲人按摩师”的宿命,而这条通往另一种可能性的生活之路太窄,他们分外珍惜。

盲人门球队背后的企业家力量

盲人门球这项运动的发展改变了部分盲人的命运,包括当地残联在内的多方力量都为此助力颇多,其中企业家陆财良的努力不可小觑。

陆财良从2003年起在余杭区塘溪镇成立了自己的纺织厂“唯一织造厂”。作为一家福利企业,它肩负着安置残疾人的责任。当浙江省残联领导提出要把浙江省盲人门球队安置到这里时,陆财良没想到这个运动将会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陆财良将运动员们的刻苦训练和艰苦条件看在眼里,决定将全部盲人门球运动员纳入自己企业内部,为他们发工资,并将新修建的厂房拿出整一层楼当作训练场地,加之当地残联支持了45台大功率空调,盲人门球队的场地问题、生活问题得以解决。当时恰逢前任盲人门球队教练卸任,陆财良又找到了当地中学体育老师尹世强,邀请他执教。

但是盲人门球太“冷门”了,不仅新入队的运动员第一次听说,这位新教练也从未接触过,于是他跟着2008年参加过北京残奥会并获得金牌的运动员陈亮亮、蔡长贵认真学习,从零开始,反复观看各大比赛视频研究战术,一步步掌握要领。

WPS图片-修改尺寸(2).jpg

陆财良(左)和杨明源(右)

就这样,这支省队逐渐强大起来。2005年,这支队伍获得全国盲人门球锦标赛冠军,并于次年前往美国参加世界锦标赛,陆财良随同前往。正是在这次比赛中,陆财良感受到了体育的力量:“比赛结束那天,我们队伍刚打赢四分之一决赛,所有人都抱在一起哭了。那一刻我就觉得,我做生意哪怕赚再多的钱,也收获不了这种感情。我觉得这项事业值得我去做一辈子。”

于是,陆财良在之后的几年里投入几亿元资金建造了国家盲人门球训练基地,目前包括轮椅篮球、坐式排球、盲人门球在内的多个项目都在此训练,并多次承接国际残疾人赛事,陆财良也因此成为国际盲人体育联合会盲人门球执委之一。

不论是尹世强教练,还是杨明源、胡明耀队员,他们都谈到了陆财良对他们的支持,并称他为“伯乐”,对此,陆财良觉得自己收获的远比付出的要多。他谈道,当运动员在赛事上获奖,家里人提着一篮子花生跑来感谢他,他收获的是朴实的善意,当他前去选拔运动员,第一次看到杨明源这样的残疾人群体眼神中的渴望时,他感到自己有义务不让这眼神中的渴望浇灭。

作为一名企业家,一名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群体的一份子,陆财良认为,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做公益的办法先富帮后富是应该的。“我希望打破中国的富人只知道唯利是图、一味追求财富的刻板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第三次分配,并将这项事业传承下去。”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